搜索
  登录

星罗棋布的广场
所属图书:《南明河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6-11-01文章字数:字

第一节 星罗棋布的广场

贵阳广场的建设历程得从“小憩园”谈起。

解放前贵阳城内有一个小憩园,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毛光翔主黔政时,为纪念周西城拆除北门城楼月城,平为广场,其中塑有周西成铜像,供人们小憩,故称为铜像台。1952年9月2日,贵阳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邀请各区协商委员会及省、市各族代表人士84人举行扩大会议,一致决定9月6日拆除周西成铜像(同时拆除甲秀楼铁柱)。将铜像台旧址建成街心花园,每逢“四月八”近郊少数民族在此聚会,载歌载舞欢庆自己的节日。后因交通拥堵,拆除街心花园,改为喷水池。

20世纪80年代,贵阳在城市建设中辟建了一些种有树,植有草,安放有石凳的小块绿地,供市民休闲娱乐,当时诸如五眼桥头、西湖路旁、石岭街口等等地方,都有这样的小地块。它们面积一般不大,大多数也就是几百平方米;另外一类就是像电信大楼前、省博物馆前等处,砌了花台,种上花草,安上石凳,便也成了老百姓溜达散步之处。这些地方,人们都称之为小憩园。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0年后,城市建设发展加快,集绿化、美化、健身、休闲、娱乐等于一体、比小憩园大气得多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应运而生,如人民广场、甲秀广场、民族广场、滨河帆影广场、市南广场、大十字广场、东山广场、瑞花广场、星力广场、文昌路广场、黔明广场等大型休闲广场。其规模、功能、绿化、雕塑、灯光、大型视频、音乐喷泉等各种服务设施,与过去的小憩园相比,早已不能同日而语。这些广场星罗棋布,成了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线。

“广场”这个词,在专业人士那儿的标准解释是: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是城市道路枢纽,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在广场中或其周围一般布置着重要建筑物,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总之,广场是城市的公共的开放空间。

这样的解释当然是不会错的。

只是,在今天广场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它已经不单单指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比如一些大型的商业中心可以被叫做广场,如贵阳市中华路上的时代广场、遵义路上的沃尔玛购物广场等等;一些住宅小区或写字楼也称作广场,也许就是那么一两栋、两三栋高层电梯房。

变化最大的当是街头许多供市民休闲娱乐的空间,即使并不太大,只要有绿化,可休憩,可以聊天晒太阳,可以跳坝坝舞,可以唱歌,市民也都乐于认它作广场。这样一类以休闲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广场,在今天的贵阳可谓是随处可见。

这些广场的出现,无一不成为老百姓最喜欢光顾的地方。这样的广场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的进步和现代化的进程。

南明河沿岸有许多广场。

让我们从南明河的上游段的花溪,开始我们的寻访吧!

首先,我们来到花溪大桥,桥的东侧,凭栏俯看,在宽阔的、碧水如镜般的河中间,有一座绿荫簇拥的小岛,大概是因为岛呈牛角状,花溪人称其为“牛角岛”。牛角岛原先是一片菜地,虽然每发洪水菜地便常被淹没,但这似乎并不影响种菜人的心情,一年四季岛上生长的各种蔬菜倒也是未曾断过。

2005年,牛角岛被改建为供市民游玩的广场。广场占地约2公顷,石砌的地面和小道,各种乔木、灌木和花卉,再加上四周绿水环绕,使广场风貌别具一格。在花溪大桥北侧,有小桥供游人上岛。广场落成后,每逢如“三月三”“六月六”等民俗节庆活动,这里也成为来花溪游玩的少数民族青年们的一个好去处。

十里河滩湿地公园建设期间,又专门架设了一座铁桥将牛角岛与湿地公园相连,牛角岛于是又成了湿地公园南面的进出口。乘坐观光车游览贵阳,必定得从牛角岛上经过。

引人注目的是,广场靠花溪大桥一面立有一支高大的毛笔雕塑,亦称文笔塔。花溪的文笔塔最初是建在花溪大桥的西侧,即花溪公园的大门旁边,塔为砖砌,高6米,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立塔的寓意就在突出花溪的文化特点——学校多、读书人多,后因桥梁和道路建设,塔被拆除。2009年,花溪区决定重建此塔,地点移至牛角岛广场上,塔身也改作石砌。

沿着牛角岛走,自然而然地就来到了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

这是一个以花溪河为纽带,集山、水、各种生物以及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大型公园,有大小景点百余处。从广场的角度看,湿地公园有南北两个广场。南广场位于花溪公园附近,花岗岩拼成的石墙上,刻有“十里河滩国家级湿地公园”几个大字,标志着这里就是湿地公园的大门。广场上树立有陈毅元帅塑像,刻有20世纪50年代元帅小住花溪时写下的著名诗句:

——花溪“十里河滩”的提法就由此而来。从这里出发,你可以通过石桥或跳蹬,进入公园的核心景区,也可以乘坐公园里的电瓶观光车,或租一辆自行车进入公园。

湿地公园北广场则位于中曹司附近,通过一座专门的桥梁将花溪大道与湿地公园联系在了一起。这里也是公园的北入口。

湿地公园中段,位于南明河畔董家堰村的孔学堂内,也有一个广场,即孔学堂礼仪广场,是贵阳市目前唯一的祭祀广场。作为孔学堂的重要组成,礼仪广场可以容纳5000人参加活动。广场四角分别安放着青铜的钟、鼓、方鼎、圆鼎。广场的左右前方,置有铜鼓、铜钟,此即为古人所说的“金声玉振”。广场的左右后方,则置有“天帱”和“地载”。“天帱”和“地载”出自《左传》:“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意谓孔子的德行已经达到了无所不覆盖,无所不包容的地步。孔学堂自建成开放以来,礼仪广场上每年都要举办大型的祭祀孔子的活动,同时还举办诸如成人礼、开笔礼、中华婚礼、敬老礼等系列礼仪活动。其中,开笔礼是针对少年儿童举行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通过“点朱砂,启童智”的仪式,让孩子们体会中华文化的奥秘,明白自己已是一名学生,该好好学习了;成人礼意在提醒那些刚满18岁的年轻人,从此刻起,自己是一个成人了,从此应该更多一份社会的责任和担当的勇气;中华婚礼则郑重地告诉参加婚礼的男女双方,彼此相爱要更多一份对对方的包容和对家庭的责任。“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每年重阳节举办的敬老礼,传递的是中华文化中对长辈的敬爱与尊重,表达的是感恩的情怀。每年的敬老礼活动,也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亲情互动。

从北广场出湿地公园,我们实际上已走进了南明河的城区段的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个年轻的开发区在城市建设中,以城市主干道为纽带,结合绿化品质的提升,相继建成了浦江广场、小河平桥广场等休闲广场。2006年起,浦江广场每年都要组织大型灯谜活动。

穿太慈桥,过湘雅村,一座大型的三层互通式立交桥伫立在我们面前,这就是贵阳中心城区著名的花果园立交桥。在花果园立交桥下,有一座颇大的休闲文化广场,人们称之为花果园立交桥广场。

花果园湿地公园旁的花果园滨水广场。

花果园立交桥休闲广场和花果园立交桥的建设并不同步。花果园立交桥建成于1993年底,立交桥的开通,打破了贵阳城区南出口的瓶颈,桥上畅通了,但桥下却因为历史的原因,留下了300多间临时门面房。随着时间的推移,立交桥下违章建筑多,占道经营严重,环境卫生不好的问题也日见突出。2003年,市政府决定整治桥下环境,还道路于民、还空地于民,还绿地于民。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和市民的积极配合,花果园立交桥下建成了一座颇具规模的休闲绿化广场,新增绿地面积达到12500平方米,新增市政用地近2000平方米,成了南明河窄口滩至解放桥段最大的休闲广场。

与花果园立交桥相去不远的是青云路民族广场和贵惠路与瑞金南路交汇处的瑞花广场。

民族广场在青云路从解放桥到省广播厅这一段,与河滨公园隔河相望,是一个滨河广场。广场绿树成荫,林间是青石小道,靠解放桥头处建有旱地喷泉和雕塑。民族广场看起来不大,但它沿青云路街边绿化带一直延伸,与青云路另一端的帆影广场相连,成为南明河市区段的重要景观。

瑞花广场。

瑞花广场因紧邻瑞花巷,而被命名为瑞花文化广场。瑞花文化广场因与河滨公园大门一路之隔,整日显得十分热闹。广场面积5580平方米,绿化面积占到了3000平方米,绿化率达65%,服务及配套面积510平方米。广场中心位置设有旱地喷泉,顺着斜面大台阶而上,形成广场中轴线对景的风景文化长廊。

坐落在南明河畔遵义路两侧的筑城广场,不仅在贵阳市,即使在贵州省来说,也毫无疑问是最大规模的了。它的修建和变迁,见证了贵阳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性的变化。

提到筑城广场,人们自然会想到它之前的人民广场和更早的春雷广场。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的1967年1月25日,贵州所谓的“革命造反派”成立了夺权指挥部,开了一个“夺权”大会,宣布全面夺取贵州省和贵阳市的党政领导大权。2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西南的春雷》社论,公开支持贵州造反派的夺权行动。在此前与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贵阳地区凡与“文化大革命”有关的大型活动,都在邮电大楼前搭建主席台,利用邮电大楼前的场地及遵义路与中华南路交汇地举行集会。“省革委”成立后,决定在距离邮电大楼不远处的南明河畔修建一个大的广场,以便游行集会,同时还决定在广场上竖立毛主席塑像。因为那篇《西南的春雷》的社论中有褒扬他们“造反”行动的“春雷”二字,广场遂被命名为了春雷广场。广场和塑像于1968年12月落成。

春雷广场建成后,成了“造反派”活动频繁的场所,不知道有多少干部群众在这里遭遇残酷批斗,也不知道有多少荒唐事在这里发生蔓延。意味深长的是,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贵阳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在这个广场上,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欢庆集会和游行。

1979年,顺乎时代的变革和人民的心愿,春雷广场更名为人民广场。广场上新植了树木花草,增加了绿化面积,铺设了红棉石的地面,安放了石桌石凳,增添了休闲功能。平日的文艺表演、逢年过节的年货市场,也在这里举办。1999年元月,贵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广场进行全面的改扩建。工程主要是在遵义路北面建人民广场的北广场。同年10月1日,北广场建成开放。北广场地面面积约47000平方米,大片的绿草地和高大的树木,让人赏心悦目。广场分活动区、观光区和休闲区3个部分,其中观赏区、休闲区面积约25000平方米。广场的地下部分面积30000平方米,包括1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自此,人民广场包括了北广场和南广场两个部分,成为贵阳市面积最大的广场,成了贵阳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贵阳市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2004年,著名企业沃尔玛进驻北广场地下部分,开设了沃尔玛购物广场。由此,广场与周边不仅存在着一个文化圈,也构成了一个商业圈。

2011年,贵阳一中搬迁到新校区,人民广场二期工程实施。原一中旧址被纳入广场建设范围,人民广场面积扩大到16万平方米。根据规划,新的广场定位为“诠释贵阳历史内涵,展示贵阳城市精神,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彰显时代气息,实践生态文明理念”。贵阳自古盛产竹,“郡以美竹故名”,竹还是贵阳市市树之一。广场规划将贵阳历史文化中的竹文化内涵,引入到广场的设计和建设的理念之中,同时又因贵阳简称“筑”,广场亦定名为筑城广场。

贵阳筑城广场全景。

筑城广场的中心雕塑名为“筑韵”,长60米、宽48米、高28米。它以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乐器芦笙为基本元素,四组斜立的支架组成一金字塔形的框架,每组支架由8支钢结构的芦笙模型组成,凸显了贵阳这个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广场上还立有8个石墩,镌刻了贵阳自顺元城以来700多年的历史变迁。在原贵阳一中旧址处,建有“一中纪念墙”。4株刻意保留下来的古皂角树,以及用百年校舍基石组成的“1906”的字样等,无不透露出历史与现代的交织。整个广场植有10余个品种的竹,还有30余种乔木、40余种灌木、70余种花草。

筑城广场因遵义路而分作北、南两个部分。北广场因其规模和规划功能,自然而然地承担了更多的时政活动,如大型升旗仪式、大型群众性演出、大型招聘活动,以及环境日宣传、法制宣传、卫生与健康宣传、节水宣传等各种大型宣传活动。来北广场的市民多是晨练的、散步的、带孩子逛街的、放风筝的、购物的,还有外来观光的人群。而南广场似乎更市井化,唱歌跳舞、下棋聊天遛鸟的人,更多地选择在南广场。

在筑城广场的东北角,即海关大楼背后的六洞街口,有一个张之洞纪念园。它可以视为筑城广场的延伸部分,占地面积不大,一边靠着贯城河,一边挨着六洞街口。园内塑有张之洞半身塑像,及张之洞生平简介的石碑。

与筑城广场比邻而居的是黔明广场和滨河帆影广场。

滨河帆影广场。

滨河帆影广场位于遵义路与青云路交叉口的南明河岸,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为反映贵阳市林城风貌,拆除了原市物资大楼和火宫殿,从而使南明河美景与遵义路迎宾大道相互呼应。滨河帆影广场掩隐在一片银杏树中,秋季,树叶金黄,广场上白色的帆影在一片金色中显得更加美丽。

黔明广场位于遵义路原贵阳三中处,是典型的休闲绿化广场,因紧邻黔明寺而得名。黔明广场占地1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595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为9960平方米。广场风格突出自然风光,故以种植为主,大量采用适应本地生长的本土植物,如松、龟甲冬青、桂花、樱花、腊梅、广玉兰、栾树、澳洲金合欢、杜鹃、竹柏、雪松、黑松、五针松、木瓜海棠、梅花、金竹、楠竹、茶花、杨梅等多种观叶、观花、观果植物,种类达80余种,这大概是贵阳市广场建设中种植树种最多的广场。为了安全和场地的耐用,广场按耐火一级,防震6级,地面采用耐磨的火烧面花岗石,而场内道路则用富有民族特色的本地墨玉石铺设,水体部分设计为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三层跌水,在水的最低一层水池中设有防腐芬兰木质水榭,彰显出现代气息。就连广场的卫生间都是按五星级标准装修,是全市第一个生态环保型公厕,污水经生物处理循环系统处理后循环使用,充分节约了水资源。这个面积不大的黔明广场堪称贵阳市广场建设科技含量最高、最环保的广场之一。它与黔明寺呼应,增添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氛围。

黔明广场因地处遵义路迎宾大道旁,故建了一个不锈钢镂空地球仪雕塑,上书“WELCOME TO GUI YANG(贵阳欢迎你)”。

黔明广场因地处遵义路迎宾大道旁,故建了一个不锈钢镂空地球仪雕塑,上书“WELCOME TO GUI YANG(贵阳欢迎你)”的字样。它默默地告诉八方宾客:贵阳是一个好客的开放城市。

甲秀广场位于贵阳中心城区的两座地标性建筑——甲秀楼与南明桥之间的河岸上,环境条件很有些得天独厚,2002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植有4000多株各种乔木、灌木,建有“太极”、“童趣”、“晨练”、“垂钓”等雕塑小品。广场的树木夹着人行小道,不时有人在这林荫小道上散步;广场内修了两座方亭,掩隐在树木、绿藤之中,每天都有一大群老人在亭中集聚,下棋、打牌,还有人“观战”,真是悠闲极了。广场上有两株百年银杏树,深秋了还是深绿色的。

甲秀广场一角——喷泉。

甲秀广场靠近大南门处,是硬化的圆形场地,是圆形地。场中有音乐喷泉等设施,还铺设了鹅卵石、青石板的小路。广场上有玩着大大小的陀螺的人们,不同的是,这种我们孩提时代玩的游戏,今天却变成中老年人的游戏了。甲秀广场北边是大南门环岛,环岛和广场相互呼应,成为城南的标志性景观。

东山广场上的珙桐,如一群鸽子翩翩起舞。

从甲秀广场东北方向去,有一个广场叫东山文化休闲广场。它建成于2002年,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000多平方米。之前,这里曾是贵阳颇有些知名度的东山水果批发市场。市场占地不过800多平方米,但拥挤着100多户商户。长期以来,这里占道严重,交通拥挤,卫生状况极度不好,是贵阳城内有名的“脏乱差”地带。兴建东山广场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因这里地处贵阳有名的东山风景区和栖霞山风景区之间,故广场大门处建立了高30米、宽26米的“栖霞胜景”牌坊。广场内依山势植以花草树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种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每年开春满树白色的花朵怒放,每朵花的两片花瓣在微风吹拂下,如一群白鸽翩翩起舞,所以这种珍贵的树木又称为鸽子树。植物以松、梅、竹这“岁寒三友”为主体,穿插于琴、棋、书、画、石、菊、茶等景点,给人以闹中取静、野趣盈然之感。值得着笔的是东山广场是一个文化内涵深刻的广场,它集广场、古亭、观景廊、步行道为一体,其特点有三:一是因与阳明祠相邻,故突出了阳明文化这条主线,又与其它文化相融合。“栖霞胜景”的仿古石牌坊格外雄伟大气,小径随形就势,尤显自然,其间有棋坪,采用古代“象棋古谱”的《闲时雅趣》中的一残局图形作为造形,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之处,建有高大的民乐喷泉,棋盘上的棋子,均作为游人休息的凳椅。凳椅、设施置放的位子即为残局棋子在棋盘上的位置,真是极妙的构思。特点之二是,景观廊下堡坎精心嵌上王阳明先生的《何陋轩记》,另有篆字坪和自成美景的叠水,给人以古朴、灵秀、雅致之感。广场中除岁寒三友——松、梅、竹之外,各种奇花异草争奇斗艳,每一处景观都会使人感到清新。特点之三是,集历史文化名人王阳明、郑珍、朱德、陈毅等的题咏诗词,更增添了东山广场的文化底蕴。

大十字广场以“森林与鸟”的造型隐喻贵阳是一座森林之城。

从甲秀广场往北,沿中华南路行,便会来到贯城河畔的大十字广场。大十字广场挨着的中山西路上,在20世纪80年代,在中山西路的狮子桥头,有一个面积仅500平方米的小绿地,称狮子桥小游园。虽然没有多少树木草坪,仅有几张石条凳,设施很简单,但在那个时候,在大十字这样的中心地带,有这样一片休闲之地,有这样一片绿色,还是十分可贵的。大十字广场建设时,这个小游园自然被包含了进去。大十字广场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约7800平方米,经过多年培育,广场上现已是木成林、树成荫。

大十字广场地面建有舞台、小景、步道小亭、水幕电影和音乐喷泉等。广场在设计时以“森林与鸟”的造型隐喻贵阳是一森林之城。广场种植有:桂花、梅花、香樟、慈竹、月季、山茶、黄杨等景观植物,在不同的季节给人予不同的美感。

大十字广场地址原为密集的商业建筑和市公安局大院,可谓寸土寸金之地。把这样的地块拿出来建休闲广场,表明了贵阳“生态立市”“环境立市”的理念。

由大十字向东,在文昌阁旁建有文昌阁广场,南面为一期工程,北面为二期工程。

一期工程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投资8000万元,包括大、小月城城墙的修复、南北主城墙修复、南北广场修建及文昌路改造。2000年底完工,修建的南、北两个绿化广场绿化面积1600平方米,青石铺装地1800平方米,设长廊、景亭各一个,与文昌阁及城墙遥相呼应。

文昌阁广场全景。

二期工程是文昌阁柳园工程。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总投资2650万元,于2002年4月23日动工,2006年竣工。这是以文化旅游为主体的园林式建筑群。文昌阁广场如一片绿叶,把这座全国独立无二的、构造独特的明代古建筑装点得更加美丽。

在中华北路中段的云岩广场建成于2002月,总面积达5400平方米,包括休闲区和健身区。2013年底,云岩区在保留原广场休闲锻炼等功能的基础上,建成了贵阳市第一座“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广场正面台阶上,是49个不同字体的“法”字浮雕,四面是展现古今中外四位名人关于法律的精辟论述的石碑、11条法律名言石凳、16块以书本造型制作的书页石雕、3块景观石以及1座“依法治国”的雕塑组合。法治文化凉亭则利用广场内亭子两边的柱子加以装饰设计,设立了展现我国古代文化精华作品的5幅楹联。

广场所引用的文字是区司法局邀请贵州大学法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的教授筛选提供,展现的是古今中外智者对于法治文化精神的精辟言论。

法制广场落成以来,云岩区的许多法治宣传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如2015年10月的由该区多部门联合举办的“云岩司法,与您同行”大型宣传活动,由区妇联等单位举办的“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等。

南明河流经至乌当区范围,在新添大道北段有一座振华广场。

振华广场曾一度被叫作乌当广场,后又恢复原名。该广场是乌当区规模最大的广场,占地为5万平方米,广场内包括喷泉、文化长廊、休闲健身器材,种植有多种绿色植物。

振华广场是大型集会、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广场里关于夜郎文化的雕塑揭示了神秘的夜郎文化、艺术地再现夜郎古国兴衰变化、描述古夜郎人生活、劳动、战争的主题雕塑,是振华广场的一大特色。

广场建成后,乌当区一些大型活动往往在此举行,如2015年9月,这里就举办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同心共筑强大国防”的主题宣传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合唱等。

南明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