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实业兴起促文化
所属图书:《南明河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6-11-01文章字数:字

第六节 实业兴起促文化

贵州驿道的开通,是在明代。当驿道逐渐开通后,工商实业在贵阳逐步兴起。汉族移民以官兵屯田、商人经商、官员赴任、百姓种田等方式大规模进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工具随之传入,而且由于社会的需要,手工业也随之兴起。当时,在南明河畔已建立纸场,地址在渔矶湾。渔矶湾纸场制造的各种纸,质量可与中州(即中原地区)造出的纸媲美。

清代,是工商实业的发展时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始建火药局,地址在城东南隅火药局巷,就是今天的会文巷,主要制造枪炮用火药及铅弹。

乾隆七年(1742年),清廷诏令贵州劝民纺织,同年12月24日,“省城设立机局,纺织绸匹”。这是贵阳最早使用木机织布的记载。道光二十年(1840年),政府在南门外,正式雇请民间织布能手教民纺织。箭道街资善堂的节妇,通过学习纺织技术,从事纺织,可以增加一些微薄收入。南门外已有专门织布的兴业织布厂。

清代,政府命名的贵州省铸造制钱的专门机构“宝黔局”,原来在贵州毕节,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二月迁雪涯洞旁钱局巷,即今河滨公园斜对面原省教育学院所在地。

贵州第一家现代化造纸企业——永丰抄纸厂,建在南明河畔小团坡。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贵阳富商华之鸿创办文通书局,是清末民初年间贵州最大的书局,仅晚于著名的商务印书馆11年。取名“文通”,意在“文通四海”,传播文化。创办之初,华之鸿派人到日本购买全套铅印、石印、影印设备,学习日本的印刷技术,在王家巷(今勇烈路)设印刷厂,影印英文教科书,刊印贵州著名学者郑珍的《播雅》;还印刷彩色广告、钱币、银票和各种挂图,首开贵州近代印刷。

文通书局所用纸张多由国外进口,不但价格昂贵,且供不应求。华之鸿决定在贵阳建立自己的现代造纸企业。民国三年(1914年),华氏向日本购买造纸设备,于次年选择南门河畔建“永丰抄纸厂”。民国八年(1919年)开工生产,生产出超贡纸、超光纸、庆霖纸、混同纸等11种。产品除了满足文通书局的需要外,还远销贵州全省各地,出口川、滇、湘、桂等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文通书局由华之鸿之子华问渠接办。华氏抓住“战时文化”的机遇,将文通书局办成集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为一体的机构。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立文通书局总管理处,下设编辑所、印刷所、发行所。并建立一个全国一流的编审委员会,编委达112人之多,他们均是全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人文学家和社会名流。科学家有竺可桢、苏歩青、夏元慓、乐森、陈建功、皮作琼、罗登义、张永立等,医学家有张孝骞、李宗恩、朱章庚、王聘贤、杨济时等,文学家有李青崖、曹未风、梅光迪、谢六逸、陈钟凡、蹇先艾等,哲学家有冯友兰、许恪士、熊伟等,史学家有萧一山、姚薇元、张其昀等,教育家有张奚若、吴贻芳、欧元怀、胡庶华等,还有经济学家陈豹隐,法学家毛家琪,社会学家吴泽霖等。出版介绍文化动态,学术论著,文学作品《文讯》,先后由谢六逸、顾颉刚、白寿彝、臧克家等任主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成立由商务、中华、世界、正中、大东、开明、文通七大书局组成的“国定本中小学教科书七家联合供应处”。文通书局在贵阳设总管理处,在上海、重庆、成都、昆明、长沙、广州设立分局,先后出版各种图书26万册,影响大的有“大学丛书”“中学复习受验丛书”“实用科学丛书”“新闻学丛书”“经世社丛书”“边疆问题丛书”“穆斯林丛书”“文艺丛书”“医学丛书”“公医丛书”及《国际时事丛刊》《苗夷研究丛刊》。全国著名学者曹未风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狄更斯全集》,萧一山的《清史大纲》,姚华的《弗堂类稿》,茅盾编辑的《近代短篇小说选》,陈遵妫的《天文学》均由贵阳文通书局出版;著名漫画家黄尧的《漫画贵阳》也是由贵阳文通书局出版的。民国时期,贵阳的出版业、造纸业均走在全国前列。

民国初年,贵阳已发展成有近十万人的省会城市。但是,市民还在用煤油灯、灯草等照明。民国六年(1917年)贵州政府要员和工商界人氏酝酿集资创办电灯公司。由黔军总司令王文华和工商界巨子蔡岳牵头向美国购买发电设备,但因交通受阻,设备在镇远搁置数年。民国十五年(1926年)九月,周西成主黔时设立贵州电气局筹备处,次年1月选大南门外武侯祠和鄂文端祠为局址(其地在今西湖路),同时着手建设贵阳发电厂。当年9月10日(中秋节)夜,在技师花莱峰主持下发电成功,点亮了贵阳第一盏电灯。

民国时期,贵州大力兴办工商企业,为抗日战争时期贵阳以至整个贵州工商业的空前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贵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贵州最大的垄断集团,自办、合办、投资的企业涉及28个,有玻璃、陶瓷、化工、印刷、机械、水泥、烟草、火柴、制糖、丝纱、油脂、煤矿、电气、木业、面粉等企业。属于官僚资本性质,贵州省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是最大的股东,贵州省主席吴鼎昌为主任委员,贵阳市长何辑五任董事长,彭湖任总经理,总公司也选择在南明河畔的西湖路。

贵州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沿南明河畔建立的主要企业还有在湘雅村创办的新生五金厂、贵阳市民生工厂股份有限公司;在水口寺创办的中华配司登制造厂;在五桥眼创办的贵州水泥厂。

贵州造币厂,民国十六年(1927年)成立,厂址在周西成主黔时强占的永丰抄纸厂所在地。机器设备、锅炉、压榨机等均由上海、汉口、重庆购进,还有部分设备为英国、德国制造。民国十七年(1928年)产品有“贵州银币”,又名“汽车银币”,约造5万枚。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贵州造币厂假贵州修枪厂名义,以锑、铅为主要材料,铸造“当十锑币”约50万枚。用锑、铅合造锑币,不仅在国内为创举,在世界钱币史上也属罕见。

在西湖路上,民国七年(1918年)9月创办贵阳最大的丝厂——启源丝厂,为民间合营,生产的“牡丹牌”缫丝很有名气。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创办贵阳最早的橡胶厂——永生橡胶厂。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李文棠、曾韵青在南明河畔创办南明烟厂,生产“三角牌”手工卷烟。一中烟厂股份有限公司,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九月从桂林广西迁贵阳,厂址设在贵惠路。

众多的实业在南明河两岸兴起,尤其是造纸业、印刷业、出版业等的发展,是促进贵阳文化发展的巨大动力。

南明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