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赤子诗情咏南明
所属图书:《南明河的故事》 出版日期:2016-11-01文章字数:字

第四节 赤子诗情咏南明

南明河碧波滚滚,虹桥卧波,垂条拂岸,风景秀丽。城区上游有“秋水涟漪千缕月,春风骀荡一花溪”的花溪名胜;城南有“科甲挺秀”的甲秀楼和“长虹卧波”的浮玉桥;城区下游有“水口参灯”的水口寺和“宛然桅舟野泊”的船石。明清时期,贵阳诗人辈出,他们留下的许多诗篇,咏叹南明河的风貌与情韵,令人悠然神往。

南明河畔最早的名胜当数“南庵”,后更名圣寿寺、水月寺、观音寺。《贵州图经新志》(弘治)载:“圣寿寺在治城南门外霁虹桥之东,旧南庵,前俯清潭,后负崇冈,群峰列崒,左右环绕,草木竹石,杂置错陈。论者谓郡中诸寺,据高阜之胜者,莫如此焉。”其实,早在志书记载的半个多世纪之前,“南庵”就已见于文人题咏。王训是贵州见于文献记载的第一位诗人,他祖籍河北昌黎,字继善,号寓庵,明初其先人移民贵阳,遂以为籍。18岁向朝庭献《保边政要策》八篇,获宣宗赞许。宣德十年(1435年)任贵州宣慰司儒学训导。他知兵,有智略,正统间参战麓川之役,以功升儒学教授,有开草昧之功。晚年获封武略将军。他的诗《南庵》云:

明代贵州宣慰使同知宋昂是一位诗人,宋昂之弟宋昱亦别具诗才,清人朱彝尊编《明诗综》录宋昂、宋昱各一首。莫友芝在《黔诗纪略》中说“昂庶子炫亦有诗名。”宋炫有咏南明河绝句《渔矶》二首传世。这两首诗,为后人留下了建造甲秀楼、浮玉桥之前的南明河畔风貌。

明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谪贬龙场(今修文县城)驿臣,不久应邀来贵阳文明书院(在今天的市府路)讲学,足迹遍及贵阳名胜,其《南庵次韵》二律,更能体现当年贵阳城南的风貌。

甲秀楼

王阳明还有咏贵阳名胜之作《南霁云祠》(在今天的中华南路达德学校旧址)《来仙洞》(即仙人洞)《太子桥》(亦名太慈桥)等。

王阳明再传弟子马廷锡,在南明河畔渔矶湾边构筑栖云亭,讲学渔矶书院。其诗《矶上》:

抒发在渔矶石周围钓鱼的无穷乐趣。

著有《敝帚集》《断砚草》等书的吴中蕃,是明末清初的贵阳籍著名学者,又两次参与编审《贵州通志》。自号“今是山人”。他的诗《船石》(有引)《武侯祠后小亭为抚军田公课士处》,描写了水口寺下南明河边船石和武侯祠边南明河一带的风景。

甲秀楼虽建于明万历间,可是在明人的诗作里却未见题咏,到清代则成为专门的诗题。贵州总督鄂尔泰《甲秀楼》诗别具情趣:

湖广总督吴达善(满人,原姓瓜勒佳氏)对甲秀楼更是难以忘怀,他写下《甲秀楼即事偶咏》:

清初,南明河畔更是诗人频繁游玩唱和的地方。贵阳著名学者、诗人周起渭(渔璜),是《康熙字典》的编修官。他的《城南踏青留观音寺小饮》二首七律最具代表性: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贵州通省公立中学迁校址于南明河畔(后为贵阳一中)时,刚从日本学习、考查归来著名教育家周恭寿为该校写的一首歌词,描写了“歌声琴声两悠悠”的南明河岸。歌词是这样写的:“霜气兮横秋,联袂来游。看雪涯隔岸,校旗烟锁画船浮。听绿荫浓处,歌声琴声两悠悠。费几许经营,洗从前窠臼。春风暖,秋月明,春秋佳月,去不回头。山如黛,水如钩,水光山色一望收。似此空气新鲜,良校是难求。愿诸君,师孔铸颜,后乐先忧。莫辜今朝盛会,作砥石中流。”

南明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