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苗族医药(黔东南)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苗族医药(黔东南)

苗族医药起源于苗族人民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是在特定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下同自然界和疾病做斗争的产物。苗族民间有“三千苗药,八百单方”之说,素有“百草皆药,人人会医”之称。苗族民间流传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形成“医药一家”“医护一体”的特点。苗医诊断病情常通过看望、号脉、问诊、摸触四诊进行辨病立症。苗医对疾病的病因、诊断、用药、命名、加工炮制、养生保健都有独具民族特色的方式方法,初步形成了两纲、五经、三十六大症、七十二疾、一百〇八小症和四十九翻的理论体系。两病两纲中的两病即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冷、热两大类,两纲即冷病热治、热病冷治两大原则。在辨病识症中强调要判明病变是在“气”或是在“血”,或者是在“水”,或者在“两伤”或“三伤”,然后采取“补”或“祛”等治法进行对症用药。苗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简、便、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外治法别具特色。著名的有熏蒸、滚蛋、化水等外治法。苗医掌握的疾病治疗方法有二百余种,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等疾病,苗医对风湿、偏瘫、胃炎(心口痛)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对伤科正骨、刀箭枪伤以及蛇虫咬伤更是卓有成效。在我国丰富的民族医药宝库中,苗药与藏药、蒙药并称为我国三大民族医药。

(注: 苗医对药品的加工也较简易,很少进行炮制)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