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苗族堆花绣(凯里市)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苗族堆花绣(凯里市)

它是苗族服装上的主要饰品,流行于凯里清水江沿岸的翁项、地午、凯棠、九寨、板溪等三十个多村寨。堆花绣服饰系交襟型中的一种,因其呈藏青色、紫红色和黑色,在文献中把着这种服饰的苗族人称黑苗。苗族堆花绣,用棉花、蚕丝、绸缎、绫子等用于纺纱织布;蚕丝用于织锦织绫、刺绣;白芨、磨芋用于浆布壳、绫片,使其硬化;兰靛用于泡染布和线,使其呈藏青色;苦楝树用根、茎,栋青树用叶,混合熬水,泡染藏青色布呈紫红色。编织线的加工是在编织架上用手工编织而成。缠丝线加工用两棵白线缠绕而成。苗族堆花绣的制作程序是选定剪纸内容和色调。堆花绣制作时,先将剪纸贴或钉在绣布上,然后按剪纸图案绣制。每一块堆花绣品,在主题图案如鸟或鱼以外还有很宽的空间,这个空间通常用三角形叠压成四边形图纹排列填充。画面的效果就像抹掉了花的向日葵,每颗四方形就像每一颗花籽一样横纵整齐排列在绣布上,工整、规律、紧密,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因此,堆花绣画面装饰性强,立体感强,像浮雕一样。排绣即用针刺绣,将线平行排列即是。打籽绣即插一针结一个疙瘩,故称“疙瘩绣”,苗语叫“曲谋调”。堆花绣不仅具有艺术观赏价值,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注: 堆绣制作)

(注: 堆绣图案)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