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德江傩面具制作工艺(德江县)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德江傩面具制作工艺(德江县)

傩堂戏表演使用的傩面具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是地方传统民间木雕工艺的典型代表。德江傩戏面具民间称“脸壳”“脸壳子”“鬼脸壳”,是表现傩堂戏人物性格特征和面部神态的主要道具。傩面具以生长在德江县境内的柏杨和酸枣为原料。面具雕刻经过取材、制坯、雕刻、着色、上漆成品五个流程,制作工序繁多,须经二十多道工序,均用手工制作。根据面具品种的长度粗细,挑选材料修树皮,进行平整,截圆木劈成两半,然后进行“上云台”固定、墨斗“放线”弹中线、开脸等。各雕刻师都有一本傩面人物面像白描图谱,分正面、侧面,配有尺寸和要点口诀。面具雕刻分粗雕和细雕两道工序。粗雕是按照坯料所描的人物五官头饰位置,雕成立体图形确定各部位的大小、具体形象;细雕是将各部位进行认真刻画,有浅浮雕、深浮雕和镂空。刀法上有凿、镂、剔、剜、划、挑、戳、刻、铲、钻、拓、削等。在运刀上,按造型需要用竖、横、前出、内出、斜、顺、逆等手法。面具雕刻好以后,先用粗砂布打磨,再用细纱布打磨各细致部位。对新雕成的面具要刷上底灰,防止油漆浸入木料中,又能增加色彩鲜艳。然后根据人物特征上底色,使颜色突显层次,增加立体感。

(注: 人物傩面具有五十余种)

(注: 打磨)

(注: 上色)

(注: 雕刻)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