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苗族花鼓舞(贵阳市乌当区)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苗族花鼓舞(贵阳市乌当区)

“苗族花鼓舞”由新场乡尖坡村小尧组村民原创,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花鼓舞表演动作千变万化,大体有劳动生产动作、生活动作、武术动作和模仿动物动作四类。男子鼓舞动作有“鸡公啄米”“鳖鸳伸腿”“肩荷担”等,女子鼓舞动作有“美女梳头”“穿衣整容”“烧茶煮饭”“巧媳织锦”“桃花绣朵”“铺床理被”“春稚推磨”等。苗族花鼓主要舞段有:1.桁跋吠—对挝;2.桁嘿吠—前后过挝;3.硌斗—勾一甩;4.栌哪基—空笙步;5.含机步;6.拯企—挲纱步;7.斗荏—侄立;8.斗荏筛跟斗—跟斗倒立;9.仙女散花;10.倒挂金钩。其中“栌哪基”“斗荏得跟头”“倒挂金钩”“仙女散女”等都是这支苗族特有的动作。舞蹈以“腿灵、脚踮、胯摆、脚腕活、转体快”为动作特征。如“栌哪基”和“仙女散花”都是以快速旋转单脚跳为动律特征的舞蹈的段落,要求舞蹈做前抬大腿连续团体跳动作,要连续、快速,气氛异常欢快。苗族花鼓舞是以鼓和芦笙为主进行表演,道具简单,无固定场所玩耍,场面热闹,气氛欢快,是苗族同胞流传下来的集体创作的结晶,它生长在农村,深深扎根于基层民族地区,承载着苗族同胞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注: 舞蹈以腿灵、脚踮、胯摆、脚腕活、转体快为特征)

(注: 舞蹈的移动路线和组合图形主要有“跳圈”“一进一”“对称”“自由移位”等(摄影:韩德贵))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