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八音传统曲目与布依戏传统剧目的血缘关系
所属图书:《布依族八音坐唱》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第九节 八音传统曲目与布依戏传统剧目的血缘关系

布依族八音坐唱与削肖贯同属民族说唱艺术,是布依族三种曲艺形式之两种,均流传在黔西南。另一种曲艺叫“相诺”,流传于黔南。

布依八音在兴义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兴义县志》载述,清乾隆年间,普安州判(今兴义)的巴结,王姓土司就常于民族节日和宴会时节,演唱八音,曲目有《四女争夫》、《看山穿》(又名《一女嫁多夫》)、《胡喜与南祥》等。

前些年在巴结这个片区,就有者磨、新寨、者安、梅家湾、歪染等村寨的“八音班队”活动。逢年过节,他们一唱就是十天半月,深受人民群众喜爱。1992年,巴结被省文化厅评为“布依八音艺术之乡”。

削肖贯是布依语,汉语译为“说唱故事”。1990年12月,在全省布依曲艺研讨会上经过专家论证,统一称为布依削肖贯。

削肖贯在册亨布依族聚居区又称“戈比戈问”(即“说说唱唱”)。它属布依族口头语言艺术,分说、唱、连说带唱三种形式,伴奏乐器为四弦胡、勒尤、月琴、笛子以及铙、钹、罄、包包锣等打击乐,极具民族特色。

(注: △安龙黔剧团复排的削肖贯《娜莉.习方》选段)

我国曲艺从唐代“俗讲”(又称“变文”)演唱佛经故事开始,受民间说唱影响发展成说唱艺术,为历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布依族的说唱也受此影响,所以它们曲目大都来自布依经文、古歌,祭祀词中含民间故事唱段、说唱段、连说带唱段。这些曲目有:《安王》、《南荷班》、《况岜沙》、《况德方》、《胡喜与南祥》、《四女争夫》、《看山穿》、《唱王玉连传》、《唱崔文瑞传》、《唱冯边月传》、《唱张奉文传》、《唱四下河东传》,等等。这些曲目绝大多数靠老艺人“口传心授”,极少部分是用汉字记布依语音,由“班主”或“掌卷”保存备用。

随着发展,八音和削肖贯吸收了汉族唱本和其他戏曲资料,移植为自身的曲目,并将布依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叙事歌等,编成曲目传唱,受到极大的欢迎。

这些曲目是:《武显王闹花灯》、《陈世美不认前妻》、《穆桂英》、《唱凡龙》、《六月六》、《阿方与娘琼》、《布卡与南莎》、《王仙姑》等。

这些曲目,高度概括了布依族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反映出他们各个不同时代的思想和愿望。曲目语言生动,比喻贴切,感情纯真,褒贬明朗,充分表现了布依族人民质朴的天性,善良而诚实的美德,重情谊而恶虚伪的品格。

布依戏这一民族戏曲剧种,是黔西南1984年申报经国家考证认定的。剧目分传统剧目、移植剧目和现代剧目3种。传统剧目源于“摩公”的经咒、古歌、傩仪故事和说唱(即削肖贯)曲目。其代表剧目有《卜当》(即《三老姨》又叫《穷姑爷》)、《胡喜与南祥》、《一女嫁多夫》、《杨家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精忠传》、《武显王闹花灯》、《况山伯·娘英台》、《张奉文》、《崔文瑞》、《冯边月》、《二下河东》、《罗细杏》、《六月六》、《人财两空》等。

上述剧目,很多是来自布依族八音和削肖贯的曲目。因为布依戏诞生比八音流入晚,由于声腔的单调,故在发展中曾一度吸收八音曲调来丰富自己。兴义巴结的王姓土司家族就曾吸收13个“八音曲牌”丰富土戏,多次在场坝及沿南盘江演出,受到极大欢迎。

布依说唱曲目和剧目的说唱,都是用布依语音,同一个曲(剧目),一个是“坐唱”,“跳进”、“跳出”诉说故事,一个则是扮演人物演绎故事,通过“唱、念、做、演”的表演程式来完成人物塑造。所以说,说唱传统曲目与布依戏传统剧目,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过去,不少寨子,既有八音班,也有“土戏班”。不论是曲目、剧目,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在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人物感情时,常用明喻、隐喻、借喻形式,生动质朴,耐人寻味。

布依族八音坐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