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兵器分类、制造
所属图书:《彝学纵横》 出版日期:2014-05-01文章字数:0字

第二节 兵器分类、制造

彝族古代兵器可分为刺杀类、打击类、砍杀类、射击类、抛掷类、防护类等几大类别。刺杀类有枪、矛、戟、剑等几种,枪和矛的功能相同,戟有三叉戟、两叉戟、倒钩戟的区别。

打击类兵器有木棍、木棒、铁棒、狼牙棒等,如《西南彝志》和《彝族源流》中提及的“热独署”、“热堵补”就是打击类中两种著名的棍棒兵器。

砍杀类兵器有斧、马刀、大刀、弯刀、弯镰、圆盘刀等,清末民初,乌撒的遗目火母嘎家曾组建一队弯刀队,并投入过战斗。

射击类兵器有弓、弩等,彝族尤其注重驽的使用,火药出现后,还使用了地铳,用来发射火药。

抛掷类兵器有麻抛石绳和皮抛石绳以及木制的抛石器。

防护类有各种木、皮革盔甲和金属或木制的盾牌等。

彝族古代善于制造兵器,早在3000年以前,活动在今贵州中西部一带的古夷人部族够阿娄、葛阿德氏已熟练掌握了铜等金属的冶炼,到3000年左右的时期,活动在今贵州西北部和云南东北部的武僰系统里的称“热”和“欧”的部族(译法不尽统一,或译作“仁”、“欧”,“惹”、“恩”等),以善造兵器而录入彝文文献,《彝族源流》载:“蒙伦做一对……生仁欧两氏,往左右扩张,仁欧均得势,便从事冶炼。默得施家,和仁氏通三代婚,得到百条矛,同欧氏通三代婚,得到百杆箭。仁氏矛百六十,欧氏箭有八捆。仁欧有技术,制造矛和箭,就是这样的。”《西南彝志》也载:“为兵器与欧氏开亲。欧雅额诃,为鲁生两子。长子鲁雅确,迁往别处了。次子鲁雅杓(慕齐齐的第9代孙)。”六祖第六支的默得施家因同“热”和“欧”联姻得到了兵器上的实惠。除“热”和“欧”部族,武僰中的输武氏也善造兵器:“又一对蒙伦,发展了恒默,未到恒默前,攻打侯和濮,征服了侯氏。到了恒默后,生输武两氏,制战甲造袍,造碗制杯盏。” [1] 《西南彝志》载:“六兄三妹呢,兄无居住处,妹未许配人,兄妹均单身,成对往下降,去到热欧处。造鞍设索梯,造矛造箭。造甲用皮革,先做好样式”。“纪佐男和女,他俩相结合。有杀矛叉矛,杀矛有三种。有割刀与砍刀,修刀共六种。响箭与毒箭,绳箭共九种,无绳箭共十种” [2] 。《西南彝志》13卷载:“铸铁锅的人,接着打刀子。刀子有刀刃,雄刀刀饰明,刀十分锋利。雌刀刀饰明,刀由煅制成。尼为银割刀,能为金砍刀,尼能修理刀。实刀刀叶白,勺刀大如翅,什实勺修理刀。后又打天刀,赤叩兵用斧,皮业收兵斧。毕余的切刀,毕迭的劈刀……打刀剩的料,又用来打矛。先打哼的矛,哼矛往上升,哼矛升到天。后又打哈矛,哈矛盖到地。先打尼的矛,尼矛大而长,能矛大而宽。尼能矛头粗。后又打密矛。热姆打天矛,给天君打矛。君矛柄嵌星,为君打权矛。矛上有云图……三根一齐打,赤扣寻土戟,皮业寻地戟,赤扣管理戟,三戟一齐打。实楚吉祥戟,乍姆除煞戟,乍姆和睦戟,朵矛守宫殿,五矛一齐打。毕余修天戟,毕迭缝地戟,臣矛守臣地,三根一齐打……鲁矛威高,朵矛势大,鲁朵戟粗短。斯矛青眼矛,里矛黑尾矛,三矛一齐齐打。古矛有鹰翅,侍从矛如林……制戟要淬水。人多戟锐利,戟多又坚固,戟多质优良。戟束高如山,制矛要祭天,它是这样的……铸钟的剩料,用来制造箭。制许多黑箭,造大量白箭。造箭要淬水。打仗先放火,先越过山岭。战马并行,打仗用箭好”。

彝文文献对兵器制造的记录比较详细,对兵器的收藏也很有讲究,据《彝族源流》载,阿芋陡(路)建有九十重宫殿,陈列着很多坚甲利刃,第一个大厅有“万戟林立,如火焰熊熊”。第二个大厅珍藏“无数的坚甲。舒启珐能直第一,德布格恒披过的,舒托能第二,德纪苏能挂过的,赫米洛恒第三。千串甲片规整,万吊甲片整齐。上下很和谐,都带有灵气,甲胄角镶珠,好比群星布”。第三个大厅珍藏“无数张良弓。先祖笃米用过的,鲁趣姆第一。阿苻那苦用过的洪趣吐第二。阿纳笃则用过的珐武欧第三。良弓九百张,次等数不尽。弓梁箍着银,弓把箍着金。如此摆布的”。第四个大厅藏着“无数的宝剑。始楚吉兜米,最上乘宝剑。先祖笃米的佩剑,央洛勺第二。施阿勒的剑,洪哺依第三。万剑摆成行,闪万道金光”。在十一个大厅里“恒家矛如天上星,热欧造的矛,如火把移动。恳博铸的剑,如染上黑烟。尼能造的弓,如象牙交叉。铠甲战袍,如云彩,出现在天幕”。

在《布默战史》中记录乌撒部武士侯汝米勺有一把非比寻常的神奇剑,叫“德布费雅尼、古侯惹米呐、固柯霍睐桀”,一剑取三名。这把宝剑,打那天雷鸣,磨那天下雨,抽剑时死人。抽过三次,使三人丧命。仁育布诺的头颅中了剑,脑袋开了花,腮帮如燕飞,盔甲断六层……在洛纪侯尼,芒布与乌撒,为争界而战,米勺与额吉额陔对阵的那天,抽剑中额吉额陔脑门心之上,他头颅开花,腮帮燕样飞,断六层披褂……若无人能敌的何备统,也被这把剑刺在脑门的顶上,他头盔破裂,盔片如蝶形,脊骨纷纷落,飞过山峰沿。说明彝族古代铸剑技术的高超。樊绰在《云南志》里记述南诏的剑、枪、箭等兵器时说:“南诏剑,使人用剑,不问贵贱,剑不离身。造剑法:锻生铁,取迸汁,如是者数次,烹炼之。剑成即以犀装头,饰以金碧。浪人诏能铸剑,尤精利,诸部落悉不如,谓之浪剑。南诏所佩剑,已传六七代也。”“枪、箭多用斑竹,出蒙舍、白崖,诏南山谷,心实、圆紧、柔细,极力屈之不折,诸所出皆不及之。”彝族古代兵器的制作,虽然所处范围各异,但手法与技艺却有诸多的共性。


[1] 《彝族毕摩经典译注》第17卷,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2] 王云权译《西南彝志》第13~14卷,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彝学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