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石胡荽
所属图书:《贵州民族常用天然药物》 出版日期:2013-04-01文章字数:788字

石胡荽

【民族名称】苗族:Reib jid nghad锐鸡片。布依族:pak35ʔa:n35把按。仡佬族:pə31ŋa55kua55北额刮。侗族:Mal sedp骂顺。

【别名】鹅不食草、地胡椒。

【来源】菊科石胡荽属植物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L.)A. Br. et Aschers.。

【植物形态】一年生小草本。茎多分枝,高5~20cm,匍匐状,微被蛛丝状毛或无毛。叶互生,楔状倒披针形,长7~18mm,顶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少数锯齿,无毛或背面微被蛛丝状毛。头状花序小,扁球形,直径约3mm,单生于叶腋,无花序梗或极短。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透明膜质,外层较大。边缘花雌性,多层,花冠细管状,长约0.2mm,淡绿黄色,顶端2~3条微裂。盘花两性,花冠管状,长约0.5mm,顶端4深裂,淡紫红色,下部有明显的狭管。瘦果椭圆形,长约1mm,具4棱,棱上有长毛,无冠状冠毛。花果期6~10月。

【生境及分布】生于河滩、路旁、荒野、田埂或阴湿草地上。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入药部位】全草。

【采收加工】秋季花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分】含豆甾醇、蒲公英甾醇等。

【功能主治】祛风通窍,解毒消肿。主治感冒,头痛,鼻渊,哮喘,喉痹,风湿痹痛,肿毒,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内服:水煎服,5~9g;或捣烂取汁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捣烂塞鼻。气虚胃弱者禁用。

【药方选录】

【附注】该物种在贵州分布较广,有一定产量及蕴藏量,可开发利用。

贵州民族常用天然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