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倡良俗,善治田,重育人
所属图书:《清镇布依族民俗文化》 出版日期:2017-05-01文章字数:字

倡良俗,善治田,重育人

——喜读《清镇布依族民俗文化》

张德枢

丙申七月,认真读完《清镇布依族民俗文化》书稿,印象深刻,思考良久。该书内容丰富,民族特点突出,图文并茂,可称布依族民俗文化百科。40万字,300多个条目构成,好似300多件艺术珍品,闪亮展示清镇布依族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这些珍品得来不易,正如中共清镇县委原书记、安顺地区人大工委原副主任罗志忠在他的文章中所说,是清镇市布依学会的领导、书的主编及多位撰稿人“主动担当,认真负责”“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已任,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工作”而取得的丰硕成果、无私奉献的精神感人。

清镇布依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衍生、培育、传承种种民俗文化,丰富了族人的生活,锻造了族人的德行,增强了族人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喜读书稿之后,很想写些东西,以助推优秀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添砖加瓦。因年迈脑衰,笔力乏困,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花园中选花,就清镇布依族民俗文化中体现布依族“倡良俗,善治田,重育人”三者,写点读书心得,略表心意,以谢清镇布依族。

倡良俗

民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文化”一词既作名词,也作动词,即用语言行为影响人,促其转变,使其向好。《清镇布依族民俗文化》的编写者们择优取材,注重挖掘民俗的历史文化内涵,释放优良民俗的正能量,以达到培育族人意识、促进族人践行的目的。

清镇布依族日常衣食住行中讲究族规家矩,代代相传。入席就位,先让客人、长辈坐上方,然后主人、长者坐下方,青年晚辈才左右入座。斟酒添饭要注意分寸,饭盛八分,酒满敬人。先客后主,先老后幼。好菜要放在客人、长辈面前,主人、晚辈不能先拈好菜。出门在外,不忘一个“请”字。问路先施礼,“见人不施礼,多走十五里”。

书中有求子、怀孕、接生、坐月等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记述。其意在于让青少年理解母亲求子的心切,生育的痛苦,养育的艰辛。培育报恩的意识,践行孝亲的责任。

布依族男女青年的择偶,要经历“玩表”(布依语叫浪哨浪卯)自由恋爱的几个浪漫过程:“相识”,在一定的场合,男女双方相约见面,以歌询问,互相了解;“赞美”,再次见面唱的是“抬爱歌”,双方在互相赞扬的歌声中,增进了解,融入感情;“爱慕”,为表达内心爱慕之情而对唱情歌,以歌传情,逐渐把双方带到“哪个反悔遭雷打”“生不丢来死不丢”的境地;“丢把凭”互赠信物,基本确定对象,“一匹围腰飘带长,哥得把凭喜洋洋。初一十五拿来看,心想成双早拜堂”。丢把凭后分手时依依不舍,相送途中边走边唱,以歌表达难以离别之情。自由择偶,男女相悦后,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合,“三回九转之后结婚”,成为恩爱夫妻,共筑幸福家园。

孝敬父母是清镇布依族的传统美德,民俗文化的要义。子女日常对父母饮食起居关心侍奉,父母年老力尽赡养之责,父母去世后坚守祭祀之礼。书稿专设“养老”一目,叙述族人遵循“养耆老以致孝”“民知尊长养老而后能入孝悌”的古训,以家庭养老为敬孝的最好体现,有规范的责任,翔实的内容。子女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接受族人的监督,表现不好的,族人会提出批评并责令改正,仍不改正的,依家规族规处理。

书稿专章记述族人的丧葬习俗和祭祀礼仪。家祭环节要行“三献礼”,读“家祭文”,歌“蓼莪诗”。子女伏跪灵前,歌诗者歌蓼莪之首章,“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情景,最为动人。父母去世后要守孝三年。这三年衣不穿红绿,食不上坐醉酒,不远行。这三年过春节时的大门春联,第一年为黄色,书“守制难迎元旦礼,思亲免贺太平年”,第二年为绿色纸,书“守我堂前三载服,不知门外四时春”,第三年才恢复用红色纸,书“遵守制三年易满,思亲恩百代难忘”。每年农历除夕夜吃年饭前,到寨前土地庙点香烧纸,接祖先回家,清明时节上坟“挂青扫墓”,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善治田

清镇布依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吸取先民“火耕水耨”“石刀摘穗“的经验,创新牛耕,兴修水利,发展水稻栽培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的稻作程序和生产技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被誉为“勤于耕,善治田”的水稻民族。在从事稻作生产过程中,面对直接影响生产成败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将其人格化而敬畏崇拜,遂形成了稻作农业的祭祀习俗和节日文化。

正如罗志忠题为“田园牧歌”之“乡愁记忆”的文章。以“几个联想”写出“水稻民族”的由来,稻米从古代“可以止民之饥也”,到现代约占清镇粮食总产量的70%,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的地位。以自己耕作的亲身经历讲述在稻作实践中,不误农时、精耕细作、颗粒归仓的要领。从一个侧面揭示布依民俗文化的重点内容,起到引领作用。

“仲家住水头。”清镇布依族择水而居,族人聚居村寨多分布在清镇“三河四湖”沿岸,其中建寨百年以上,布依族人口百人以上的村寨就有70多个,占有发展水稻生产的地理优势。根据山区地形特点,依势垦田,或平而坝,或斜而长,或环而曲,不计大小。依土质肥瘦及水源条件,分“龙口田”“干跷田”“高磅田”“鸡窝田”等类型,采用不同的农时、种子、肥料及耕耘技术,因田施治,力争丰收。

清镇布依族重视兴修水利,早在明代正德年间,今永乐田坝甘河上游头堰就修有堤坝,提高水位,引水灌田。清代嘉庆年间,哈寨布依族投资投劳修建的“九牛沟”至今仍在使用,还立碑纪念。关于拦水坝,本书中有一段翔实的记载:“据对河流沿岸布依村寨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暗流河上游站街平堡到犁倭石牛坝段的沿河两岸,有21处水碾,10余道拦水坝;东门河约10余千米河道上建有水碾14架,拦水坝6处;暗流河支流甘河,从枫香坝到王横寨这一段,有水碾6架,拦水坝5处;麦格寨寨子前的龙滩河畔建有碾坊2处,磨坊1处,下麦城寨子前的麦城河岸边也建有碾坊。

从“刀耕火种”到使用牛耕,是农业生产的一大进步,一大突破。布依族古歌《造万物歌》叙述布依族原始的水稻种植状况。“那时没有犁,那时没有耙。放猪去拱泥,放猪去翻泥。拱泥来造田,翻泥来造地。猪拱泥不匀,猪翻泥不平。人去折树丫,人去做木棒。用树枝去抠,用木棒去撬。”使用牛耕后,深切体会到“庄稼无牛空早起”“牛与农家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认为牛耕对农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选好一头牛,喂好一头牛,对于农家来说至关重要”。一年四季,农闲农忙,对耕牛进行不同的管理和饲养。

“吃粮不忘牛辛苦。”牛的“神性”受到布依族的崇拜。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定为“牛王节”,给牛喂乌米饭,用乌米叶擦牛背。十月初一定为牛王的生日,杀鸡、打糍粑敬牛王,在牛角上粘糍粑,插鲜花,带牛照水镜,让牛看了高兴。本书对稻作祭祀、农谚、歌谣等均有记述。

清镇布依族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在其民俗文化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重育人

清镇布依族历来重视家教,族中老人常有“小时不扳,大了变弯”“养不教,父之过”“家教不严,祸害子孙”的警示。父母对年幼的子女言传身教,进行“人格教育”,培养和增强礼仪意识、亲情意识和敬畏意识。教育孩子按亲友辈分、年龄、身份称呼,对长辈说话要用敬语。吃饭不“撒”,要爱惜粮食和花草树木。父亲带男孩放牛、割草、犁牛打耙;母亲带女孩做饭、洗衣、挑花绣朵。不让孩子染上娇、懒、贪的坏习惯。

本着族人长期积累和传承的经验,本书设“家教”一节做了翔实叙述。“火塘摆古”是布依族独特的德育课堂,“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一家老幼围坐火塘,老人说格言、解谚语言简意赅,讲故事、述族史生动有趣,对家人进行做人做事的规矩准则的教育。年长月久,细水长流,在这种有问有答、亲切交流的过程中,教育子女树立价值观念,知晓伦理道德,培养言行规范,形成勤俭意识。

家谱文化是连接家族的重要纽带。通过家谱这个纽带的连接,会加强整个族人的团结,增强其凝聚力。本书记载布依族上坞韦氏、犁倭陈氏、上寨曹氏、蜂糖寨黄氏、竹林寨王氏、哈寨王氏、半边街王(班)氏、韦家寨韦氏、小寨马氏等的家谱。这些家谱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如关于遵纪守法和遵守伦理道德的规定,对本家族名人、能人、伟人的宣扬等,不仅有益于修养人格,安身立命,成就事业,也有利于激励志气,向先人学习,创造新的业绩。

族规,是同姓家族制定的公约,本家族成员的行为规范。百花湖乡下麦城金姓家族清朝嘉庆十年竖立的“族规”石碑,站街镇半边街王(班)氏于清朝光绪元年修订的《王(班)氏家谱》,分别记载了金姓、王(班)家族的族规、法条、戒条。综合布依族的族规家训有:奉祖先、孝父母、睦兄弟、和夫妇、严闺阁、亲宗族、敬师长、信朋友、力耕织、勤诵读、存忠厚、尚勤俭、习礼仪、戒谣恶、戒为非、戒赌博、戒争讼等内容。

清镇布依族坚守“勤耕苦读”的古训,明清时期就有韦家寨、王二寨、平原哨等30多个布依族聚居村寨,先后举办过私塾。现已知有姓有名塾师就有48位。民国时期布依族聚居村寨办有小学11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1950~1962年间,在布依族聚居村寨开办小学27所。1992年后,在流长、麦格、王庄3个民族乡新建了民族中学。截至2008年3月,清镇市有布依族在职教师287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33人,占82.1%。

清镇布依族坚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并举并重,其成果是,提高了族人的文化素质、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清镇市布依族15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223人,占7.85%,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70%,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本书稿记载,“根据清镇市布依学会对布依族子弟学历摸底,截至2012年末,全市布依族在校和已毕业的大学生中,有博士生3人,硕士生23人,本科生500余人。已毕业的大学生中,有在外省外县打拼,并取得骄人业绩的,有返回家乡创业或当公务员,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布依族的杰出人才,已载入《清镇县志》《清镇市志》《清镇布依人》《清镇布依寨》《清镇少数民族百科》等书中。本书记述:“流长苗族乡大树寨是一个边远的山村小寨,姚氏布依族在这里居住已有300余年,历代耕作为生。1980年至今,这个仅有178人的姚氏宗族,就走出了29个大学生,占全寨人口的16.2%。姚氏宗族中姚志金老人,世代务农,他与老伴养育的8个子女,个个学业有成而走出山寨,有的任公务员,有的当老师,有的开公司、办企业,个个成才。姚氏8兄妹成了布依山寨的姚八仙,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麦格小学教导主任、布依族教师林开妍,从教20多年,她以挚爱之心对待学生,以真诚之心对待同事,以忠实之心对待家长,以赤诚之心对待工作。以校为家,公而忘私,任劳任怨,恪尽职守,甘于奉献,受到全校老师、学生及家长的认可。被评为“贵阳市2011年度敬业奉献好人。”

还有时代标兵郭荣锦,耕作能手姚作祥,艺多之人曹君卫,贤妻良母蒙际林,和睦家庭曹君玺。

结语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民俗文化衍生民间,是普众的;有历史积累,代代传承,是历史的;利用自然,思考生命,广涉百科,是多彩的。民俗文化珍贵而脆弱,急需呵护。

清镇布依族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