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重阳节
所属图书:《清镇布依族民俗文化》 出版日期:2017-05-01文章字数:字

十一、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踏秋”,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布依歌献唱

清镇布依族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家家户户都要打糯米粑、杀鸡供祖先;姑妈要带酒、鸡等礼品回家看望老人;做丰盛的菜饭,全家欢聚一堂。

重阳节打糍粑“尝新”是清镇地区布依族的传统风俗。重阳节正逢秋收,这个节日邀请乡邻来一起用新稻米做糍粑庆祝丰收,也体现邻里间的和睦相处。

“重阳做酒坛坛香。”每年秋收以后,家家户户都要自酿几缸米酒和糯米甜酒,米酒既供自家平时饮用,又以之待客,特别是请客时,若席上无米酒,再丰盛的席面,客人的兴味也不浓,主人的脸上也觉得无光。重阳酒的酿酒材料是本年刚出田的新鲜糯米,所用的水是山泉水,蒸熟的糯米饭拌酒曲发酵一周后,才开始蒸酒,蒸好的酒和甜酒放入坛子密封,将密封的坛子埋一年(埋得越久越好),坛内酒糟化渣后,酒方能出坛饮用。同时,重阳节是布依族酿造刺梨酒的最佳时节。七月半前后采摘刺梨,将刺梨晾干,用新糯米和刺梨酿制的刺梨酒,味道好,长时间存放不会变味。

重阳酒、刺梨酒是布依族招待贵客的上品,也是布依人家重阳期间必须备制的饮品。

重阳节期间,清镇布依族家家户户普遍酿酒,走进寨子,到处弥漫着重阳酒和糯米饭的清香。

重阳节这天,有些地方的布依族利用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有些地方要“扫火星”,意为粮食入仓后不会发生火灾;有的地方还用糯米粑“堵蛇洞”,意为有部分成熟了的稻谷在田里未收,把蛇(雨水的象征)堵在洞里,不让雨水泛滥,确保颗粒归仓。

清镇布依族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