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锣鼓杂戏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戏剧》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锣鼓杂戏

名片

姓  名

出生年月

朝  代

别  称

分布区域

简  介

锣鼓杂戏也称“铙鼓杂戏”“龙岩杂戏”,流行于山西运城地区和陕西渭南地区。据唐贞元二年的临猗县龙岩寺石碑记载,山西临猗的龙岩寺每逢正月都要演出锣鼓杂戏以敬神祀佛,因此又称“龙岩杂戏”。陕西锣鼓杂戏盛行于河西的合阳、韩城、大荔等地,一般称“跳戏”。

锣鼓杂戏是农村的一种庆祝仪式,演出时,由一名头戴礼帽、身穿长袍的“打报者”引各种角色上台,各角色都坐于舞台左角。各角色用“念”的方式自报家门,抬手,挪步,唱、吟、念、白都有锣鼓配乐。拉前场、传令、禀报,向观众解说剧情,甚至充当树木、石头等道具,都是“打报者”的工作。

图64 赛戏《调鬼》(李佳提供)

锣鼓杂戏的唱腔属吟咏形式,有少量曲牌,如〖越调〗〖官调〗〖油葫芦〗。锣鼓杂戏以“吟”为主,杂以旁白。每唱一句,中间夹一声锣,一段唱完,敲一阵锣鼓。锣鼓杂戏在表演上有许多固定的程式动作,如“枪挑盔缨”“刀削马蹄”“搭弓射箭”“交战突围”等,多数源于武术。锣鼓杂戏的主要表演身段是“列鬼对阵”,表演者右臂向右伸向前方,手掌朝外,左臂稍微向后伸展,手掌展开,面向前方,似有一股气流凝聚于身,称之为“列鬼”。

图65 赛戏《大头和尚背女人》(李佳提供)

农人在春节前后或秋收后农暇时,演出锣鼓杂戏。剧目是预先排好的,随时就可以演出。角色是固定的,演员都是男性,基本是“子承父业”“父死子继”,一代代流传下来。如陕西合阳的党姓一族,好几代都是锣鼓杂戏的演员,党桂一、党一屏、党九苞、党麟征、党作六、党万寿、党铁狗等。

锣鼓杂戏是一种大型综合活动,一共分为七个环节:杂戏入局、迎神摆道、分头祭祖、杂戏进庙、杂戏演出、祭台斋会、神马圆阵。每年秋收入冬后,农事闲暇,村里便会有里正或村长组织排练锣鼓杂戏。由村中领导和德高望重的老艺人负责筹办,召集本村青壮年男子排演杂戏。正月十五凌晨,演员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扮成历史人物或神话人物,在村里游行,边唱边跳,以赶走危害村庄的厉鬼妖气,祈祷四季平安,来年丰收。之后大家到各自的家庙祭祖。祭祖后进行“跑神马”活动,由“报子”主持祭台仪式,杂戏正式开演。

锣鼓杂戏多是演出一些武打题材的剧目,如《伐西歧》《三请诸葛》《铜雀台》《会洛阳》《意中缘》《十才子》《浑哥闹房》《升仙桥》《出祁山》《七擒孟获》《昊天塔》《齐国乱》《游列国》《乐毅伐齐》等。较为著名的戏班有临猗县上李村班,原运城县三路里班等。著名艺人有“活张飞”高仰星、“满堂红”姚宝琦、“全包褓”张奠吉等。

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锣鼓杂戏,对蒲剧等山西地方戏曲都有过很大的影响。锣鼓杂戏在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