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粤剧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戏剧》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粤剧

名片

姓  名

出生年月

朝  代

头  衔

分布区域

简  介

粤剧早期称“广东梆黄”,又有“广东梆子”“广府大戏”的称谓,是广东省乃至我国南方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粤剧的唱腔音乐异常丰富,包括板腔体和曲牌体两大体系,板腔类、曲牌类和诗赞类三种类型,以板腔类为基本特色,兼有南路“二黄”唱腔和北路“梆子”唱腔,俗称“梆黄”,和京剧的“皮黄”同类,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

粤剧说白的最初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直到民国早期,粤语才真正成为演出的基本语言。粤剧说白按照押韵与否可分为八种,押韵的包括诗白、口古、白榄及韵白,不押韵的有口白、锣鼓白、引子白及浪里白。

粤剧表演的行当较多,俗称“十行六柱”。早期粤剧行当分为:一末(老生)、二净(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丑(男女导角)、六元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生,小武)、八贴(二帮花旦)、九夫(老旦)、十杂(手下、龙套之类),合称十大行当。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图10 粤剧名伶红线女演出剧照

清末民初粤剧群星闪耀,名伶辈出;五大流派,各领风骚。薛觉先有“万能老倌”名号,千里驹有“花旦王”之称,李雪芳则被康有为誉为“南雪北梅”,与梅兰芳并提。红线女更是以炉火纯青的“红派”唱腔艺术在粤剧史上熠熠生辉。

粤剧剧目数量惊人,总量过万。很多剧目是由元朝杂剧流传下来的,甚至某些粤剧的传统戏码是跟杂剧完全相同,例如《西厢记》《窦娥冤》《踏雪寻梅》《倩女离魂》《赵氏孤儿》等。19世纪60年代末(清朝同治中期),有所谓“大排场十八本”,即:《寒宫取笑》《三娘教子》《三下南唐》《刘金定斩四门》《沙陀借兵》(《石鬼仔出世》)《五郎救弟》《六郎罪子》(《辕门斩子》)《四郎探母》《酒楼戏凤》《打洞结拜》《打雁寻父》《平贵别窑》《仁贵回窑》《李忠卖武》《高平关取级》《高望进表》《斩二王》(即《陈桥兵变》)《辨才释妖》(即《东坡访友》)及《金莲戏叔》。同治七年,有“新江湖十八本”,按郭秉箴《粤剧艺术论》所列:《再重光》《双国缘》《动天庭》《青石岭》《赠帕缘》《困幽州》《七国齐》《侠双花》《九龙山》《逆天伦》《和为贵》《闹扬州》《双结缘》《雪重冤》《龙虎斗》《西河会》《金叶菊》《黄花山》。传统戏有《六国大封相》《天姬送子》《贺寿》《碧天贺寿》《跳加官》《祭白虎》《玉皇登殿》《观音得道》《香花山贺寿》等。

粤剧善于向其他剧种和时尚艺术学习,因而表现出高度的开放性,成为最时尚最潮流的剧种之一。无论其开放灵活的表演,还是丰富优美的唱腔、舞美,都显现出敢立戏剧潮头的先锋姿态。正因为如此,它的戏剧风格既有传统戏剧的风采,又轻快流畅、灵活善变。

随着粤语华人的移民,粤剧传播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墨西哥、古巴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新加坡有“粤剧第二故乡”之称。粤剧可以说是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剧种。

周恩来总理说:“昆曲是江南的兰花,粤剧是南国的红豆”,把粤剧与中国最古老的昆曲相提并论,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扬,从此,“南国红豆”成为粤剧的美称。粤剧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