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大弦戏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戏剧》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大弦戏

名片

姓  名

出生年月

朝  代

别  称

分布区域

简  介

大弦戏又名“弦子戏”,有“大弦戏”和“小弦戏”之分,今统称“大弦戏”。大弦戏是河南地方戏中一个古老而稀有的戏曲剧种,主要流布于豫北、冀南和鲁西南一带。

图8 大弦戏《薛刚反唐》演出剧照

大弦戏在声腔上与柳子戏、罗戏同族同根,同属于弦索腔系。“三弦不动笙不鼓,呼呼声响锡笛吐”,它至今还保留了三弦领先、笙笛递入的“三滴水”伴奏习俗。

大弦戏的角色行当有五生、五旦、五花面之分,其表演既有唐代宫廷的痕迹,又有北方戏剧刚健劲拨、豪迈威猛之风,还有古杂技功底和宋太祖的大洪拳架式,具有独特的手势、台步、架势、亮相,其艺术风格鲜明,粗犷泼辣,动作幅度大而又极其夸张。大弦戏有“李逵笑、敬德傲、张飞出场三不照”之说。无论是花脸、武生、武旦,动作皆可过顶,动作夸张、幅度大,武生、武旦出场多大蹦大跳,而且擅用飞脚,花脸更是拔躯振臂,眦目顿足。行军打仗常用推圈跨步、势如推山,跃起似蛟龙颠浪,蹲伏如猛虎下山。至今大弦戏还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传统的“跳加官”戏和宋元杂剧中的“滑稽戏”“拴搐艳段”及“赤膊戏”等,其表演粗犷泼辣、古朴浑厚。身段特技表演真刀真枪上阵,惊险刺激,其中的一些绝技如“削柳椽”“打五把彩”“大上吊”“睡三孔桥”“砸瓦”等有极强的舞台效果。

大弦戏的化妆细腻,脸谱讲究,人物性格分明,有别于其他剧种,如秦琼红脸五道眉、敬德黑脸三块瓦、杨七花脸细而俊、张飞黑花倒丝钩、牛皋铜铃两竖眉等。

大弦的音乐唱腔为曲牌体,除继承“弦索”北曲的一些固有曲牌外,也吸收了明中叶以来流行在中原一带的民间小曲,其音乐风格古朴俊烈、泼辣刚毅。大弦戏曲牌繁多,主要由五大套曲和散曲组成,统分“唱腔曲牌”和“器乐曲牌”两大类,又分文、武两类。文曲柔婉细腻、缠绵悱恻,抑扬顿挫有致,喜怒哀乐有别;武曲镲铙锣鼓,随节骤起,高亢激昂、古朴劲烈。素有“大弦戏唱三天,小笛子还往耳朵里钻”等美誉。

图9 大弦戏《杨七郎打擂》演出剧照

活跃于黄河两岸、水泊梁山的大弦戏,因受地域人文环境影响,上演的剧目以朝纲忠奸斗争、军事征讨及反奸除霸为主,多取材于《三国》《响马》《水浒》《西岐》《明英烈》等古典著作。大弦戏的传统剧目丰富,有“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三列国”之说。清末各正式班社都有“戏签斗”,即在一个签斗内盛入竹签,签上分别写不同剧目名称,抽出什么演唱什么。其剧目大部分是打、破、反、战、斩等类的袍带戏和架子花脸戏。“大弦戏,不用问,三天离不了《火龙阵》。”除此以外,大弦戏影响较大的剧目还有《反五关》《战洛阳》《下南唐》《黄花寺》《两架山》等。

大弦戏被视为御戏、大戏,常被群众用来祭祀,庆典、敬神等,特别是农村古庙会或亲人祭祀,常请大弦戏前去演出。该剧种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技艺很受观众喜爱,目前该剧种在豫北等地特别是农村演出市场中,还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大弦戏是我国宫廷音乐的缩影,是元明杂剧的一面镜子,是储存古代中原俗曲小令的仓库,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大弦戏长期在民间流传,很少受现代城市文化的影响,大弦戏在剧目、音乐、表演方面基本保持了原生态的面貌,让人感受到唐代参军戏、唐宋大曲和宋元杂剧的遗韵,对于研究中国戏曲,特别是宋朝南渡以后的北方戏曲具有很高的价值。2006年大弦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