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敬祖
所属图书:《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 出版日期:2016-12-01文章字数:字

第二节 敬祖

敬祭祖先的内容在苗族古歌中几乎随处可见,但作为古歌叙事主题,集中体现在“蝴蝶歌”的“寻找木鼓”“追寻牯牛”“寻找祭服”“打猎祭祖”等4首中,因此,“蝴蝶歌”在学术界有“苗族鼓社祭制度史”之称。 [1]

一、敬祖过程

姜央在宝公、雄公的帮助下打杀蜈蚣后,通过劈山开田获得丰收——

Hlat yaf wix ib dangl,

时过八月去一半,

Hxub dot liangx bib nongl,

收得粮食三大仓,

Diut laf niox ghangb vangl,

六个禾架在寨边,

Laf laf seix bas jul.

架架粮食都挂满。

Niak xok mais jangx dul,

牯牛眼睛红似火,

Yis bat hlieb diux diel,

养猪肥大如门板,

Xangt nef hlieb max nongl,

养鱼大得像穿枋,

Yis vangt diangs ghax ghel,

养儿个个肥又壮,

Diangs liek ghox fab diel.

肥壮像个瓜儿样。

Xit hot hxangb laix nal,

大家商量祭爹娘,

But dail daib Ghot Dol,

祭那远祖叫高陶,

Nongt but hangb nongx nangl,

祭了不愁吃与穿,

Dlas xangf baib dangx dol.

赐福大家人财旺。 [2]

因为木鼓是祖先灵魂安息之处,所以要祭祖必须首先制作木鼓。姜央和他的姑爹开始了前往纠利山寻找木鼓的行程。他们出门来到屋拐角,以为白鸡鸣叫似鼓声;来到池塘边,以为鱼咂似鼓声;来到水田角,以为蛙鸣似鼓声,但都“不顺手”“不合步”。继续前行途中找到了用于编制炕席的竹子,用于制作粑槽的青冈,用于拴祭牛的枫树,用于建造牛圈的栎木,用于制茶的茶树。最后来到纠利山,找到一棵树干挺直,枝丫平展如斗笠,树冠如同鸭翅膀的鼓木,砍回刳成了长长的鼓腔。

“木鼓已经找到了,还得寻找水牯牛”。他们跟着牛的足迹向东寻找,牯牛在向东行过程中,遇到了麻叫它快快长祭祖时要用来拴牛鼻子;遇到绵竹叫它日后作篾条捆牛角;踩翻他人蓝靛缸,就要用缸来担水养祭鱼;吃了白枫家东西,就要用枫来当礼竿;踩到了白鱼身,祭祖就要三条鱼;踩到了松鼠的住房,祭祖时就要一只松鼠;踩着了白鸡的住房,要用雉尾插礼帽;最后来到榜香妈妈家,画了四个旋,得了一对角,最后才把牯牛找回来。

“得了牯牛回到家,还有礼服没找到,还有祭帽没有找到。”在寻找祭服前,交待祭祖司职的来历和人员——姜央的大姐夫勇通本来是借娘家晒衣竿,却错拿祭祖竿,后来祭祖时他来接祭杆回家;二姐本是要借蓝靛桶,却错拿腌汤坛,就要来接腌汤;三姐错拿了鼓藏碗,就要她迎祭碗;四姐因错拿了一支笙,祭祖要她接芦笙;五姐因在娘家生孩子,要抬猪大腿和鸭子来祭祖;六姐的丈夫因夜夜来跟六姐玩,把她骗走了,祭祖时让他来当传事;八姐和九姐嫁给了汉人。由于礼服、礼帽都在汉人家(即八姐、九姐家),所以姜央和勇通前去寻找,来到两个姐姐家——

Dail Diel dail vut hxut,

汉人热情待佳宾,

Mongl dib dail bat ghent,

宰杀一头大花猪,

Niangb jangx bib mongl hmangt.

住了三天又三晚。

Ghangb lox Diel dok dens,

楼脚汉人织绸缎,

Guf lox Diel dok mos,

楼上汉人制帽子,

Dok xib jex lol jes,

制成礼服回西方,

Hangb dad lol but mais,

才得用来祭爹娘,

Hxangb Bangx dlongd ait dlas.

祭祀妹榜求兴旺。 [3]

礼服得到后,还有蒙鼓的兽皮没有找到,姜央从勇通家要得猎狗前去打猎,聪明的鼎赛对村里大喊不要舂碓吓跑了山羊。姜央来到交汪山,埋伏在仓门坳旁边,在勇通的指点下用拳头将山羊打倒,用五倍木杠抬回家,得到羊皮制蒙祭鼓。

二、敬祖主题产生的原因

苗族认为人死灵魂在,死与生都是存在的不同方式,人死后有三个灵魂,一个在坟墓,一个在家里房屋东方主柱神位上供后人供奉,一个回到东方的故乡去与祖先们团圆。人们必须对自己血亲先辈进行供奉和祭祀,才能得到他们的护佑,实现人财两旺、万事遂意的良好愿望。即所谓:“祭了不愁吃与穿,赐福大家人财旺。” [4]

崇拜祖先的举动在苗族生活中随处可见,不胜枚举。例如每一次饮酒前,都要象征性地滴几滴在地下表示敬祖宗即是最常见的。祭祀祖先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祀——鼓社祭的核心内容,祭祀的对象是从人类始祖蝴蝶妈妈开始,到已去世的长辈等列祖列宗。旨在:

Yat bib mongs meib das,

不让妈妈气味丢失,

Yat bib bat nianx xis,

不许爸爸名声遗忘,

Jok diand diongx lol dib,

小辈才拿筒来敲,

Jok diand niul lol buf,

后代才拿鼓来击,

Diand diongx dib bus mongs,

敲筒来祭祖母,

Diand niul xanb buf bat.

击鼓来念先父。 [5]

苗族鼓社祭有三件不可或缺之物:一是主祭器鼓(以木鼓为主),二是主牺牲牯牛,三是主祭服希帽。

就质地而言,鼓有木鼓、铜鼓、地鼓之分,而以木鼓为主。木鼓按性质可大致分为祖宗鼓 [6] 、子孙鼓 [7] 、单鼓 [8] 。它是鼓社祭中最重要的祭器,不仅能够发声供人神共娱,更重要的还是祖先们的灵魂居住之所。因此鼓和与鼓相关的物品都受到人们的敬重,违者甚至被罚。如有的习惯法规定:“对祖像和供鼓要虔诚敬奉,祖像到村寨看访,各家要热情接待,各户都是央的家,各人都是央的子孙,不得怠慢,更不得污亵,违者轻者罚猪一头,重者将动问责罚”。“鼓石窟和鼓头家敬奉的祖像、木(铜)鼓、芦笙、牛角、糟桶等,不准乱动,乱动的轻者罚鸭敬祭,重者罚牛敬祭”。 [9]

就性质而言,水牯牛有祭牛和菜牛两种。祭牛(鼓社牛)颇为讲究,有的地方选祭牛要挑选腿、鼻子上有旋者,所以古歌中说水牛因为去东方安旋去了,才要去追寻。以角宽,角尖白色,额头宽大,蹄整齐,睾丸健全,毛色纯正,膘肥体壮者为佳,而肛门、脖子、腋下长有旋的牛不好。鼓社牛宰杀敬祖后,牛角拴在房屋东边主柱上,与祖宗神位并存,逢年过节或有大小喜庆要掐肉、酹酒于柱脚即示敬祖。

祭服包括祭祀时鼓社头所穿的衣服和所戴的帽子,衣服苗语称为xib(希),有的说是丝绸制品,竖领长袖右衽长衫,是苗族古代男子的服装,平时常人都可以穿。祭帽苗语称为mos liangx(凉帽),用竹篾或藤条衬里;尖顶中部用一小绺生麻围拴,插两根野鸡翎,所以古歌中说:

Mangl xib mangl ait deis?

祭服样子像什么?

Yax mongl lob mal yangs,

以那马腿作榜样,

Jef jangx laib mangl xib.

照此织成了礼服。

Lol hxid laib mangl mos,

来看祭帽的形状,

Yax mongl diel xid yangs?

什么东西作模样?

Yax mongl jib yel yangs,

麻栎菌子作模样,

Jef jangx laib mangl mos.

照此制成了祭帽。 [10]

德国学者库舍尔在与12位作家交谈过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宗教——不管是基督教、还是非基督教,不管是被肯定、还是有争议的宗教——都一再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永不枯竭的源泉。” [11] 由于苗族相信人死灵魂在,祖先之灵可以护佑赐福,亦可作祟致难,所以必须祭祀以求福祈富,从而形成了崇祖敬宗的社会传统,即如《左传·成公十三年》所言:“古之大事在祀与戎”。而在苗族社会中祭祀祖先最重大的活动莫过于每间隔十一年一次(有间隔五年者)的鼓社祭,因此,苗族古歌中把敬祖作为重要的叙事内容来叙述,同时又把鼓社祭中最重要的祭器,最重要的牺牲,最重要的祭服作为敬祖叙事内容的代表来叙述,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敬祖叙事主题。


[1] 吴一文等:《蝴蝶歌与苗族鼓社祭制度》,《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 《通解·寻找木鼓》,第394页。

[3] 《通解·寻找祭服》,第424页。

[4] 《通解·寻找木鼓》,第394页。

[5] 潘光华:《苗族祭鼓词》,第10页,贵州省民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编印,1983年。

[6] 祖宗鼓苗语称niel sod,即“最早之鼓”。据说这一木鼓是姜央制来祭祀蝴蝶妈妈的。

[7] 子孙鼓苗语称niel jib daib,亦称对鼓或双鼓(niel bongl)。常年放在管鼓人家里,凡逢节日,管鼓人家得点灯并烧香纸、酹酒、上茶、掐肉于鼓下以供祖宗,然后击鼓,寨人闻声后方可进餐。

[8] 单鼓苗语称niel zuk,意为供踩鼓用的鼓,用于人们平时在鼓场上击敲领舞。

[9] 李廷贵、酒素:《苗族习惯法概论》,《贵州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

[10] 《通解·寻找祭服》,第424页。

[11] 库舍尔:《神学与文学-十二位德语著名作家谈宗教与文学》,徐菲、刁承俊译:《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第55页,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

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