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苗族古歌叙事传承方式
所属图书:《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 出版日期:2016-12-01文章字数:0字

第三节 传承方式

苗族古歌的传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系统,就传承形式而言,主要有家学渊源、师传学歌、自学成才、神传顿悟等,而且这些形式有的是并行的,尤其是一些著名歌手,大多通过综合的方式习得古歌。例如著名的雷山县陶尧村苗族歌手唐德海,从六七岁起就喜欢听祖父祖母讲故事,喜欢学歌、唱歌和吹芦笙。青年时代更是废寝忘食地向寨中的歌师学歌,向理老们学理。 [1]

一、家学渊源

家学渊源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知识传承方式,它是通过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知识的传播,主要表现为父母辈传子女辈,祖父母辈传孙子女辈,年长者向年轻者传授等。笔者的祖父、剑河县革东一带著名歌师Dangk Sangb Mal(旦桑麻)在一首题为《你们家里名师多》的歌花中这样唱道:

Mangx zaid not vangb lul,

你们家里名师多,

Not sos ghet bub lil.

祖公多人都善唱。

Mangx ghet job mangx nal,

你爷教会你爹爹,

Mangx bak job mangx lol.

你爹教你你更强。

Vas liek jub dex diel,

锐像客家好铜针,

Jub dok dens niangx niul.

赛过织缎老挑簧。 [2]

这种家族传授既可传给男性,也可传给女性,一般没有严格的仪式,过去大多是在晚上围着火塘进行,有时则是一边劳动一边教学。笔者的父亲、《苗族史诗》《苗族古歌歌花》等的搜集整理者Jenb Dangk(今旦),之所以懂得比较多的古歌,就是少年时代从我祖父那儿学来的。笔者的外祖母Vob Dins Hsangb(娲定桑)也是剑河县岑松一带有名的歌手,笔者的母亲杨美桃、舅父杨富翁从她那儿学到大量的古歌。《苗族理辞》 [3] 重要搜集整理者之一吴德杰的伯父吴子兴,是凯里市舟溪一带的著名歌手和巫师,吴德杰年少时常随其吃住不离,后来整理出版的理辞多从伯父处所学得。麻江县下司镇铜鼓村著名歌手王治国的父母都是当地有名的歌手,在父母的影响和熏陶下,他自幼爱好唱歌、跳舞。他记忆力惊人,父母之歌能过耳不忘,立即成诵,能唱《祖先的来源》《洪水滔天》等古歌。 [4]

二、师传学歌

在苗族社会中,能演唱尤其是能演唱丰富古歌的歌手,不仅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也是外出走亲访友时必需的“绝技”,因此出于个人名誉、爱好兴趣等多方面原因,有的人为了学唱古歌,不得不拜师求教,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古歌传习风俗。如剑河县革东镇群众学古歌拜师时,只用一只鸭子,一壶酒,鸭煮熟后即大家一起吃喝。歌师开教时先唱《挑歌担理》(Ghenx Lail Ghangt Jut)中的一段作为开教仪式——

Jangx Vangb ghangt dul mais,

姜央挑柴市场卖,

Fux Fangb ghangt lail des,

虎方挑歌去串寨,

Hangb jul fangb jul jes,

走遍千村和万寨,

Naix jub nongf mais dul,

人们只把柴来买,

Naix jub dot mais lail,

大家不把歌来买,

Maix xuk laix mais lail;

只有个别人买歌;

Vut ghab ghongd hangb gol,

歌喉动听才来唱,

Dail Diel maix leix nins,

汉人用字作记录,

Dail Hmub hek mongl niangs,

苗人只得吞下肚,

Dad khangd niangs lol nins.

单靠心里来记住。

拜师学歌的传统,还可以从苗族古歌歌花中找到印证:

Diangd zaid wil maib pangt,

我要回家带上酒,

Ghenx gas mongl vangs hongt.

挑着鸭子求师去。

Seix dail xid xangs vut,

遇到良师好歌手,

Nenx dail deid xangs xongt.

也许愿教这徒弟。

Deid deid wil qeb dot,

我也可能学得会,

Dad mongl khangd hvib diot,

拿到别处去唱唱,

Liex dial dot laib lot,

我得歌来对一对,

Nenx dail dot laib bit.

他得美名传开去。 [5]

歌师传授的内容主要是“歌骨”,而“歌花”一般不传。

丹寨、凯里等地也有拜师学“贾理(即理词)”的习俗,虽然“贾理”与狭义的“苗族古歌”不能等同,但却有着诸多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更属广义的苗族古歌的范畴。欲学“贾理”者若经理师考查认可,就要选好一个吉日,带上一只鸡,一束摘糯,几条鱼和一两二钱银子(现在一般为一元二角人民币)给歌师,一是祭歌神,二是拜师傅。鸡用来占卜传授古歌的凶吉;摘糯有谷魂,能沟通与祖先的感情;鱼是敬祖先,因为祖先们曾在大河边居住,有鱼敬才高兴。歌师收下礼后,在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之间选择吉日举行开授仪式。开授时,理师首先要举行“祭歌神”(jent Dens Lax)仪式。用木升盛满白米,米上放一两二钱银子,插上香,置于房中被认为是寄托人的灵魂的中柱旁。理师杀一只公鸡(或鸭),煮熟后按学歌者人数切成块,每块插上筷子,装入土钵,用白纸蒙住口,放在木升旁。然后把存放在中柱上供授歌时用的小竹片取下,口中唱吟“请歌神”:

唱罢揭开纸盖,叫学歌者各拿一支筷子,各人把所得的鸡(鸭)肉吃下,得头者为大师兄。授歌时学徒们每学一段就拿起一块事先准备好的竹片,以帮助记忆章节。据说古歌(理)与天神一起住在天上,来到人间后不愿住岩洞草棚,祖先们为了留住它,就请它住在竹房(即竹腔)里,说竹房里用银片(竹膜)砌,外面有金圈(竹节)箍,古歌(理)才高兴地留在人间。传授时间一般在农历正月到三月十五日之间,一年学不完,第二年可接着学,最多不能超过三年。 [6]

三、自学成才

自学古歌主要是通过各种演唱场合,自己心中暗自学习,这类学歌者需有超常的记忆力和出类拔萃的创作才能,否则难以达到目的。2010年1月,笔者到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村参加前往同镇方家寨表弟家的贺新房活动。晚上长辈向年轻人教授苗歌,女歌手方革你只需学习一遍即能演唱,询问她为什么能够及时记下,她只是说:“我也不知道,反正平时短的一遍就可以记下了,长的两三次就基本上能够记下。”她之所以能成为社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女歌手,其超常的记忆力是其自学成才的重要原因。施秉县城关镇古楼街的苗族歌手王应光也如此,他在旁听别人学歌时,一段歌只听几遍就能背会唱了。 [7] 超凡的记忆力应该是绝大数苗族歌手的生理素质。

四、神传顿悟

在民间文化的传承方式中,神传顿悟是一种比较神秘的现象,它指艺人通过某次特殊的重病、昏迷、梦幻等“事件”,突然学会某种特殊的技艺。汉文献和国外早就有类似记载,如《太平广记》卷317引《灵鬼志》说,晋代文学家嵇康夜晚梦幻神迷之中,向一位“形体残毁”的神人学得《广陵散》。但丁在幻迷状态下创作《神曲》等等。这种通过神传顿悟学会某种特殊技艺的情况,在很多民族中都被认为是一种普遍而神秘的民间文化传承形式。例如,任何一个技艺超群的玛纳斯奇在解释自己学唱《玛纳斯》史诗的经历时,都无一例外地把自己的史诗演唱才能,同神秘的“神灵梦授”观念联系起来。他们总是把史诗的唱词看作是某种天意的启示,把它解释为一种超自然力的干预,而这种超自然力仿佛在招引他们去执行这项使命,使他们这些被选中的人领悟到《玛纳斯》的学问。 [8] 藏族中通过“神灵梦授”而掌握《格萨尔》的史诗歌手“包仲”,他们说:

祖先传授是苗族古歌神传顿悟传承方式的重要形式,据说要看你能否与祖先有“缘份”,得到祖先的启示,要么是梦中祖先传授,要么是大病一场后,得到亡灵指教。凡是影响越大的歌师,学歌的神秘色彩也就越突出。丹寨县龙泉镇一带至今还流传着著名苗族歌手陈金才“梦中学歌”的故事。 [10] 凯里市翁项乡老歌师杨勾炎介绍学会唱古歌的情况说:

对于这种神传顿悟现象,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从艺术起源的角度进行过分析。他在《伊安》篇中说:“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神对于诗人们像对于占卜家和预言家一样夺去他们平常的理智,用他们作代言人。” [12] 就苗族古歌歌手的这种情况而言,除了也许真的有迷狂情况外,是不是还有假借神力,以显示其得到神的认可,以提高其社会地位的目的呢?

综上所述,苗族古歌与世界各地的很多史诗一样,具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和演述氛围,演述过程中歌手与群众的互动,构建了和谐良好的文化场景,对激发歌手的演唱和创作激情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苗族古歌叙述的人、鬼、事或是祖先的活动,或与祖先的活动有关,在传播过程中,这些事象或被神秘化而显示其重要、庄重,或被赋予神性而增加权威性和经典性,或为了体现对祖先的尊重与怀念,从而产生了许多演述禁忌。这些禁忌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人感觉到古歌的文化经典地位,从而备加尊重,对于古歌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这些禁忌,一些歌不能随意演唱,也极易造成“丢失”,对文化传承造成不良影响。苗族古歌的传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系统,古歌之所以经久不衰,至今仍然以活形态的形式存在于民间,与其和谐的演述环境、演述禁忌的积极一面和独特的传承方式密不可分。


[1] 喜农:《苗族著名歌手唐德海》,潘廷映主编:《贵州民间艺人小传》,第2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

[2] 今旦:《苗族古歌歌花·你们家里名师多》,第18页,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

[3] 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

[4] 昌国:《苗族歌手王治国》,潘廷映主编:《贵州民间艺人小传》,第33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

[5] 今旦:《苗族古歌歌花·姐姐仗着张巧嘴》,第14页,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

[6] 王凤刚:《苗族古歌的传授风俗》,黔东南州文学艺术研究室编印:《民俗》(第一集),第194~195页,1985年。

[7] 成文魁:《苗族歌手王应光》,潘廷映主编:《贵州民间艺人小传》,第20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

[8] 穆·阿乌艾佐夫:《吉尔吉斯民间英雄诗篇〈玛纳斯〉》,马昌仪译:《中国史诗研究》(1),第205页,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

[9] 降边嘉措:《格萨尔说唱艺人的创作观》,赵秉理编:《格萨尔学集成》第五卷,第3599页,甘肃民族出版社,1998年。

[10] 陈若尘:《苗族著名歌手陈金才》,潘廷映主编:《贵州民间艺人小传》,第7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

[11] 杨正伟:《苗族古歌的传承研究》,《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

[12] 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第27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苗族古歌叙事传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