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满族剪纸
所属图书:《黔韵旗风:满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0字

满族剪纸

明代满族剪纸就已经在民间流行开,据说家家户户都有剪纸好手,如果妇女剪纸技艺不精,就难以融合到伙伴中。看来,剪纸也是满族女孩们增加友谊的桥梁。现在我们依旧能够看到逢年过节不少农家在门楹和窗户上贴剪纸以求平安祥和。由普及而精进,剪纸逐渐成为满族传统优秀民间工艺之一。

正宗的说法是,满族剪纸起源于满族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影响,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满族人民在他们的剪纸作品中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对始祖神的感恩以及对人丁兴旺和美好生活的憧憬。

满族剪纸

剪纸

满族同胞喜用彩纸剪成人物、动物或者神话故事、传说等各式各样或简单或复杂的图案,贴在门窗、墙壁、房梁等处,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整个满族村庄都变成剪纸的彩色海洋,浓浓的喜庆呼之欲出。满族妇女剪纸从剪“妈妈人儿”练起。基本样式为满族女性:梳“大拉翅”旗头,穿旗袍、着花盆底鞋,或单人,或折叠剪好后拉开为多人图样。也有着长袍马褂的满族男性装束,分前后两片可以站立,头部单剪插于身体上,头上的长辫子也可以折到身后。图案多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简洁,不拘于形似,运用大胆夸张的手法形成独特的地域、民族特色,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活泼俏皮,有较强的立体感。

满族剪纸中的“挂旗”和“佛头纸”是一种地道的满族特色的剪纸。“挂旗”是多彩的,刻有满文或汉文,多表现吉祥、祈福之意,是给活人用的,“挂旗”剪技粗犷,具有鲜明的民族审美意识。“佛头纸”是用白纸或黄纸剪成外圆内方的钱串子,扎到杆上,插在坟头,意为摇钱树,是为死人用的。佛头剪纸五颜六色的,多为几层五彩纸剪成二方连续的钱串子,插在一根长约三尺的木棍上。

由于对动物神灵的崇拜,满族剪纸窗花中乌龟是吉祥之物,还有蛙、蛇等图案都带有早期氏族社会的痕迹,把乌鸦、喜鹊、狗等禽兽当作神来崇拜,同满族的祖先以狩猎为生的传统观念相符。局部的处理方式为就地取材,动物的眼睛和身上的毛皮用香火烧出,对动物毛发的处理采取外轮廓“不打毛”。保存与流传的方式是通过烟熏的方法,把剪纸贴在白纸上,用红松明子烟熏。明剪、暗剪、折剪、叠剪、翻剪、熏影、手撕、拼张等艺术手法早已在满族剪纸中普遍使用。材料使用上更是极其广泛。从前没有纸时,满族人便用兽皮、树叶、树皮、丝绸、布片等来贴剪。

满族剪纸内容多表现自然风貌、生产习俗、节令习俗、婚丧习俗及民间传说等,体现了满族山民对惩恶扬善的美好希冀。满族剪纸在优美的外在表现外,寓意了对美好人性的颂歌,对自然景物的敬仰,对祖先创业的缅怀,是满族人朴素善良、耿直纯朴的道德风貌体现,也是对本民族人民进行道德教育的典范。

2008年,满族剪纸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满族剪纸

满族剪纸

满族剪纸

满族剪纸

满族剪纸

黔韵旗风: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