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满汉文化
所属图书:《黔韵旗风:满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满汉文化

高山草原

满族文化源远流长。在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时间里,满族创造的灿烂民族文化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早期的满族文化烙下了女真和蒙古文明的印迹,在包容并蓄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文化交往总是相互的,在满族对汉族征服过程中,汉文化同时又征服了满族文化。特别是入关后的满族上下虚心学习汉族文化,将满族文化和几千年的儒家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充满独特魅力和突出特点的满族文化。

早期渔猎为生,后期征战连连,为生计所累、为战争所困,满族文化发展缓慢,文化成就上也鲜有自己的经典。满族成为统治阶级后,在不到三百年时间里文化发展迅速,名家经典层出不穷,成为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融合渗透的典范。

文化的发展需要解决语言上的沟通,长期马背生涯的八旗子弟讲满语习满文,对“之乎者也”知之甚少,“双语教育”成为皇帝解决满汉沟通的首要问题,皇太极设立了翻译汉文典籍的文馆,将汉族经典翻译成满文,让早期的清朝上层人士得以接触并感受到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后,随着汉文经典大量翻译成满文,“扫盲教育”普及到八旗兵丁,汉文逐步影响并改变了满族民众的思想意识观念和价值取向。学习汉族文化成为入关后满族人的风气,人人皆以掌握汉文化为荣。在号召“国语骑射”的同时,统治者也并不反对满族对汉文化的接受,因为从顺治到康乾都是欣赏并推崇汉文化的,康熙、乾隆还用汉文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顺治后,满族民间涌现出对汉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文人,其文化成就首先体现在诗词上。鄂貌图是满族文学的开山人物,他随同八旗军队转战西北、西南和东南,可以说走遍了中国大地,在战争中积累了创作素材和实践,其《北海集》成为满族人的第一部诗集。《熙朝雅颂集》和《八旗文经》等也收录了满族文人的大量作品。到纳兰性德时,满族文化特别是满族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巅峰,纳兰性德的诗词成就赢得了汉族文人雅士的认可推崇,其诗婉约精致、感人至深。

清朝城市景象

经过清朝前期对汉文化的普及和铺垫,清朝中期满族文化达到了一个繁荣阶段,袁枚说:“近日满洲风雅,远胜汉人。虽司军旅,无不能诗。”满族文人阶层队伍壮大、作品丰沛可见一斑。而曹雪芹的长篇巨著《红楼梦》更是满族人创作的里程碑,作品融合了满汉文化,对满族贵族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详尽描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满族女词人顾太清在满族中享有等同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声誉,所谓“八旗论词,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语”,虽然由于生活的局限,她的诗词题材比较狭窄,但是凭借过人的才华和清新的词风,顾太清成为在中国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满族女词人。《儿女英雄传》的作者文康,将生动俏皮、朗朗上口的北京话融入《儿女英雄传》的文字,使《儿女英雄传》成为满族作家汉语创作的名著。产生于八旗子弟中间的满族曲艺——子弟书,也是满族文学的一个重要成果,这种民间鼓词生动地描述了北京旗人的市民生活,对反映现实和娱乐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欢乐的人们

受到汉文化熏陶的满族知识分子娴熟地运用汉文创作诗词歌赋、小说,佼佼者与汉族知识精英比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弱化了民族间的矛盾和隔阂。

晚清图景

满汉文化的交流融合也与政治功利分不开。满族入关前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比较落后的民族,满洲以武力征服、统一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社会经济和文化高度发展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地区,仅仅靠推广满族的文化取代汉族文化是不现实的。不对文化积淀深厚的汉族文化进行开放性学习,不了解和吸收汉族文化,满族的统治必将岌岌可危。因此,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就树立了榜样,刻苦学习汉族文化,同时大力提高本民族文化水平。

满族大家庭

康熙皇帝大力宣扬汉族传统的封建思想,推崇程朱理学,通过各种渠道灌输正统的封建思想,在北京设立了景山官学、咸安宫官学、八旗官学等,各地八旗驻防地也设立官学或义学,学习满文、汉文,并要依次讲读《四书》、《性理精义》、《资治通鉴》等经典。清朝皇帝重视对汉文典籍的整理,最著名的莫过于组织官员编撰了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和中国文化史上里程碑标志的《四库全书》。在满汉文化交往的过程中,清朝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整理、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与汉族社会的广泛接触,清朝贵族延请汉族文人名士教习子弟蔚然成风,汉族文化首先在满族内部传播,一代一代延续,汉语逐步取代满族语言成为交流的主要工具,很多满族文人的创作也使用汉语。汉族儒家伦理观念也逐步渗透到满族人群中,一些入关前的婚丧礼仪被汉族礼仪所替代,汉族的繁文缛节影响着满族的社会风气,满汉封建思想文化逐步融合。

今天的满族人口超过千万,足迹遍布中华大地,在与包括汉族在内的其他民族不断交融发展中,鲜明的民族特色逐渐消失,与汉族在语言、文化、居住、风俗习惯等方面渐趋一致。贵州满族远离满族聚集的东北数千千米,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使得满族和周边民族来往更紧密,互动更频繁,与本地民族间文化交往、融合较满族集中生活的北方更为密切。满族在贵州民族大家庭中与其他民族平等、和谐相处,实现了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缔造了新形势下贵州民族关系的重要格局。

舞蹈

黔韵旗风: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