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古朴细致的汴绣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美术.上》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古朴细致的汴绣

汴绣名片

姓  名

出生年月

头  衔

分布区域

简  介

汴绣,亦称“宋绣”,起源于距今800余年的北宋时期,当时皇帝的龙袍、官员的朝服、乌纱帽、朝靴皆为汴绣,在民间更为普遍,“绣巷”就是绣作聚居、专卖刺绣品的著名市场。元明两代的都城不在开封,汴绣虽然没有像先前宫廷绣那样轰轰烈烈,但在开封及开封周边地区的民间发展却一刻也没有停息。

汴绣的题材以展现历史画卷和人物为主要内容,经常选择一些历史上的著名画卷作为题材。汴绣题材以人物最为突出,除了仿名画而成的艺术作品,还有着大量的人物创作。汴绣的另一个重要的选材就是开封的独特的风景和民情,其中以《清明上河图》最为典型。

汴绣的工艺品种有单面绣、双面绣、双面异色绣等。汴绣的工艺过程是:先选好画稿,将选定的画稿用白描勾勒下来作为刺绣的底稿;把真丝软缎上在绷床上,再把白描底稿描绘在软缎上面;然后就是选线、定针法,有时一根绣线要劈成比头发丝还细的36根细线,汴绣使用的针非常细小,一般只有三四厘米长,汴绣多采用颜色丰富的丝光线,使得完成的面光彩夺目,交相生辉;最后,运用不同针法刺绣;绣完后将其托底,以防止画面变形,之后拆除棚子,装裱完成。

汴绣在继承“宋绣”和广泛吸收民间刺绣的基础上逐步创新,绣品古朴、典雅、细腻、逼真,是传统与现代的结晶。

汴绣《清明上河图》

作品以故宫博物院藏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通过针凿对原作进行再创作,在表现了原作意趣的同时,也完美地展现了汴绣在复古画绣上的独特技法和独到的设色。作品设色沉稳、古朴、雅致,使所绣景物遵循原作,写实逼真,人物形神兼备,再现了北宋汴梁清明时节市井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作品共用20种颜色,206个色阶的丝线,晕色和谐自然。针法灵活多变,因物施针,线条流畅柔顺,虚实自然,达到了绣画合一、形神兼备的境界。

知识点击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属国宝级文物。作品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整幅画作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从历史的角度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研究中国北宋东京城市史的两种最基本的材料。图画直观鲜明的记载了城市社会生活面貌、市肆、街道、河流、虹桥建筑、市民生活等,是东京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存在解决了历史上很多疑难问题。从绘画角度讲,《清明上河图》是长卷创作,画面的徐徐展开,一一展示了汴京河道与街道繁忙的交通运输、市肆买卖盛况、房屋城墙建筑。各色人等刻画得惟妙惟肖。艺术的直观效果强烈感人,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宋人张择端的神品名作《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皇皇巨作,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我国及世界绘画艺术的瑰宝。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汴河两岸及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代表了北宋风俗画的最高水平。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美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