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苗族银饰工艺(雷山县)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苗族银饰工艺(雷山县)

银饰是雷山苗族盛装不可缺乏的装饰物。雷山县西江镇的控拜、麻料、乌高银匠村有四百多年的银饰制作工艺历史,生产的银饰远销泰国、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苗族银饰全系手工制作,有三十多道工序,形成铸炼、锤打、焊接、编结、洗涤等一整套工艺流程。将银料放在“银窝”(坩埚)内,把坩埚放在炉子上,用木炭全部盖好,用风箱鼓风增高温度。银料全部溶化成液体后,把它倒在卡条状的糠槽内。约半个小时后,银料凝固,再取出趁热锤打。银丝制作更为复杂,分粗细两种。苗族艺人掌握了熟练的抽丝技艺,他们用一个特制的丝眼板,板上有粗、细、方、圆不同的眼孔,可以拉出四毫米直径的粗丝,也可以拉出电光般的细丝。这种拉丝工艺可与闻名中国的成都拉丝工艺媲美。将各种组件合成的过程就是编结,编结时辅以焊接等工艺,将不同的组件固定在一起。最后将整件饰品放入特制的溶液中洗涤,去除污渍,将一件件放在溶液中洗涤成光亮耀眼的饰品。银饰品种类繁多,主要有银角、银冠、银项圈、围腰链、手镯、银衣片等一百多种。雷山苗族银饰全为艺人手工制成,工艺考究、技艺精湛、风格独特、美观大方,有粗犷、奔放型和精细美观型之分,其中银冠即为精细美观型中的代表性作品。苗族银饰不仅注重造型的多样变化,而且着意于装饰纹样的做工精美,其工艺技术可称全国一绝。

(注: 银饰“海洋”)

(注: 银花、银片、银条不断地拼接,诞生了漂亮的银帽)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