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千户苗寨建筑工艺(雷山县)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千户苗寨建筑工艺(雷山县)

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穿斗式木结构歇山顶,一般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个别六榀五间,前檐柱吊脚,因此而得名“吊脚楼”。苗家建吊脚楼要操办以下事宜,如:择屋基、备料、发墨、拆枋凿眼、立房、立大门。西江千户苗寨建在三十至七十度的斜坡陡坎上,上千幢吊脚楼依山傍水而建,参差错落,浑然一体。房屋的结构形式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简单而稳固性强,它是以柱、枋为基本构件,通过穿斗形成完整空间。二是充分利用当地木材及其强度,由于采用的是穿斗结构,用小材可以盖大房。三是适应山地斜坡建屋,既节约耕地,又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效果。房子框架全系榫卯衔接,一栋房子需要的柱子、屋梁、穿枋等有上千个榫眼,木匠从来不用图纸,仅凭着墨斗、斧头、凿子、锯子和了然于胸的方案,便能使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使一栋栋三层木楼巍然屹立于斜坡上。吊脚楼的造型从宏观上看,是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是稳定而庄重的普通几何图形。无论柱、枋、梁、檀,都互为垂直相交,构成一个在三维空间上朴素垂直的网络体系。观看起来,房屋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由一个三棱体和两个长方体组成。这样的建构,除了结构上的稳定得到保障之外,在艺术视觉上显得端庄稳重。

(注: 正在雕刻的木匠师)

(注: 吊脚楼建筑工地)

(注: 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