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侗族木质鼓楼营造技艺(从江县)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侗族木质鼓楼营造技艺(从江县)

由简单的干阑式卡房到“罗汉楼”演变成“聚堂”,最后成为现代形式的鼓楼,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美观的、多功能的高级形式转变的。后建的鼓楼,层数逐渐加高,楼冠也是由简到繁,由普通两面倒水的人字屋顶,发展为塔式楼顶;楼檐也是由四方(四面倒水)逐渐增为六方、八方和上下方数不等形状;由无顶尖,发展为连串葫芦型宝塔顶尖……从楼体立面密檐形式上有三层、五层、七层、九层、十一层、十三层、十五层等,极个别为偶数。顶部有悬山式、歇山式和多坡面攒尖等,在攒尖顶中,又有双叠顶和单叠顶之分。从楼体主承柱上可分为:内四柱外八角、内六柱外六角、内八柱外八角、内四柱外四角等。鼓楼规模大小、高度、平面呈几何形等要件,除与村寨的大小、族系、富有程度和杉木原料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定居落寨的先后,村与村之间的从属,同一村中的族系从属(或上下辈分)等有关,具有严格的等级区别。从形式上一般是六边形从属于四边形与八边形,矮从属于高,小从属于大。从江县最为普遍的密檐式宝塔形攒尖顶鼓楼,其建筑过程从商议立楼到鼓楼建造完工,主要经过选址、备料、下墨、立柱、上架、上梁、架顶、上瓦、装料着色等主要过程,历时两三年而能成。

(注: 民间艺人为各层檐板的图腾刻雕、彩绘)

(注: 建造难度最大的八角形鼓楼内部结构)

(注: 鼓楼底层正中均设火塘,火塘四周主承柱之间,多设有宽大的长凳,有的鼓楼檐柱间还设有靠背的栏椅,有楼梯登顶)

(注: 鼓楼的整体以杉木做柱枋凿榫衔接,横穿斜套,纵横交错,结构严谨牢固,却不用一钉一铆)

(注: 修建鼓楼,通过瓜柱筑起,层层短梁支撑檩条。从顶部依次降至檐枋,檩条之上设椽,盖青瓦)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