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侗族摔跤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侗族摔跤

侗族摔跤形成于明代,流传于黎平县双江乡境内,有传统、严谨的摔跤规则。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五在坑洞举行,三月十五在四寨举行,常伴有斗鸟、斗牛、赛芦笙等娱乐活动。摔跤比赛虽然以村寨为单位,但竞技却是个人对个人。三声铁炮响后,摔跤比赛开始。参赛队伍按各寨寨老赛前商定的次序先后入场。在赛场中央相互施礼后,在赛场两端相对席地而坐。寨老将几根青布带放在队伍前沿,选手们由主持活动的寨老点名,竞技的选手一边一个上场。选手出队时,拾起一根青布带上场,双方上场后,相互将右手插过对手的左肋,右肩互抵,将布带绕过对手的腹部,布带两头置于对手的腰椎,两手抓牢,不使松散。双方准备就绪,主持人发出“起”的口令,双方各自用力,想办法将对方摔倒。侗族摔跤,是一种文明的摔跤,双方都不用手,只靠臂力和腰腿劲相互角力,避免抓伤的危险,有三种最基本方式:提摔、绊脚、拉摔,三战两胜为胜。赛场上依序逐对交锋,少则三四十对,多则六七十对,直至各寨选手赛毕为止。侗族摔跤文化是一种大智大勇的精神,受习武健身、保家卫国的传统影响,侗族人世代酷爱摔跤,摔跤场上不畏强手,敢拼敢赢,永不服输,靠智慧、靠毅力、靠勇气,以赢为荣,获得尊敬。

(注: 获胜者被同寨的小伙子们高高举起)

(注: 赛场四周人山人海,千万双眼睛都在注视着角力的选手。观众不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助威声)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