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高台舞狮(务川县、道真县)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高台舞狮(务川县、道真县)

高台舞狮系仡佬族传统体育项目,因借助普通农家饭桌搭建高台,并于其上舞“狮”而得名。传统的高台舞狮表演多在春节期间举行,舞狮队一般在正月初一出门,走村串户,到十四日返回家中,十五日火化狮头后结束。其表演主要有三个角色,其一为“笑和尚”,其二为“孙猴”,其三便是由二人合扮的“狮子”。参与者还有四名击打乐器者(鼓、锣、钹、马锣)及一个先行联系的“打牌灯”者。舞狮者所到之处,家家户户必鞭炮相迎,接引到堂屋中“参香”,驱扫邪气,祈保新年吉庆。高台狮子系用当地产硬度高、柔韧性好的金竹扎成。狮身长八尺,用十二层皮纸裱糊,然后蒙上淡黄色布,再缀以金黄色的线条,狮头施以彩绘。高台舞狮分为出“愿灯”和耍“闲灯”两种。舞狮正式开始首先出场的是头戴面具的“孙猴子”和“笑和尚”,舞狮班称为“小头子”。高台舞狮整套动作共有五十六个,完成一台完整的表演通常需要三小时左右。高台舞狮套路完整,兼具文狮的温和柔美与武狮的威猛刚健,融合南北狮舞特点,既杂以嬉戏玩耍,又有高难技巧,祷神娱人,亦庄亦谐,融杂技表演与酬神祈福于一体,具有“惊、险、奇、绝、美”的艺术感染力,是仡佬族人民集体创作的艺术珍品,在中国舞狮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注: 击打乐器伴奏者)

(注: 高台有两种搭法:一是上下等大,俗作“一炷香”;二是先在地面摆放三张桌子,第二层两张,以上依次为一张,称“宝塔形”。图为由八张桌子搭成的“一炷香”)

(注: 拿大顶)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