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隆里民间花脸龙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隆里民间花脸龙

隆里民间花脸龙自北宋以来已有800余年历史,明代屯军时由先民带入隆里,清代臻于成熟,传承至今。“花脸龙”顾名思义,所有扛龙人的脸上,用颜色画上五彩脸谱,生、旦、净、末、丑尽全。正月十五表演时,花脸龙多时有十二条,少时也有五条,平时一般由赤、白、黑、黄各两条龙,共八条龙组成,城中每个门各出龙两条。每条花脸龙,连龙头共有十三节,舞龙人数为十三人,男女都有,通常龙头由女子把玩。舞龙的人有专门的行头,要穿青布蓝条对襟衫,绿裤子,头扎黄巾,全都以五彩涂面,旦角持龙头,丑角持龙尾,扛龙尾的人是丑角,象征蓝季子。舞龙队员把龙身盘绕在状元祠的大树下,使龙首高高昂起,再由寨老或玩龙的组织人主持出龙仪式,致词贺岁。仪式结束,爆竹惊空,各路舞龙会聚城中广场。花脸龙开始翻飞腾挪,玩舞技巧多达十余种,如串花龙、滚地龙、二龙抢宝、双龙戏珠、黄龙吐丝、金龙抱柱、青龙翻身、天龙穿雾、黄龙出海、大盘龙、小盘龙等。隆里元宵花脸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舞龙方式,民间舞龙的种类很多,造型丰富,该地舞龙有四大类别二十个造型。它是一种舞龙与戏曲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内涵丰富,是集舞龙和戏曲表演之大成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在当地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注: 花脸龙)

(注: 龙抱柱)

(注: 各路舞龙会聚广场)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