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黔剧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黔剧

黔剧,是在贵州说唱艺术“扬琴”,即“贵州文琴”的基础上,吸取“贵州梆子”“贵州弹词”等艺术养分而发展起来的贵州新兴地方戏曲剧种。黔剧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贵阳市、毕节市、安顺市、黔西南、铜仁、盘县等地。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王石青、蒋发三、丁小瑞三人在贵阳成立“三友社”,开始在茶馆内雅座弹唱,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地方曲艺——贵州琴书。1950年,大定(今大方)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为配合“清匪反霸”运动,改编秦腔剧本《穷人恨》,采用贵州扬琴音乐与戏剧相结合,开创了黔剧的先声。1952年,贵州黔西县的扬琴爱好者排练《百日缘》在舞台上演出,取名“文琴戏”,这次演出标志着文琴戏的诞生。1960年2月,中共贵州省委正式命名文琴戏为黔剧,并同时成立贵州省黔剧团。黔剧不但长于表现传统古装戏,如《搬窑》等,也演出了许多现代剧,如《山高水长》等,更擅长表现苗、侗、彝等少数民族题材的民间故事剧和新编历史剧,如《秦娘美》等。黔剧经过数十年不断地摸索实践,确立了黔剧音乐向板腔体发展的方向,逐步在扬琴传统唱腔(扬调、二板、苦禀、二黄)以及新腔(反调)中建立各种板式,形成了系统的基本唱腔,确立了黔剧音乐的基本唱腔、伴奏乐器、锣鼓和乐队建制,基本实现了曲艺韵到戏曲音乐的质的改变。

(注: 《珍珠塔》剧照)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