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苗族铜鼓舞(雷山县)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苗族铜鼓舞(雷山县)

掌坳村这支苗族支系相传是从桃江乡掌雷一带迁徙过来的,到该地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铜鼓是随着迁徙一起带到该地的,开始因祭鼓而跳铜鼓舞,鼓曲与鼓舞相对简单,以后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的丰富,鼓曲与鼓舞不断完善,现掌坳村民能掌握十一种鼓曲以及与之相应的鼓舞。这些舞蹈动作主要来自于对大自然动物的模仿以及生产生活的各种活动,在庆祝丰收或祭祖等节日活动时尽情展舞。每种舞均有鼓点鼓曲,每种舞的舞姿各不相同。十一种铜鼓舞的名称是:捉蟹舞、翻身舞、迎客舞、获猎舞、鸭步舞、送客舞、祭鼓舞、放牧舞、捞虾舞、送鼓舞、共欢舞等。苗族崇拜鼓,每个支系都拥有一个铜鼓或木鼓,一般是十三年要宰水牯牛或猪来祭鼓,这就是过“鼓藏节”。祭鼓舞是在这一盛大节日中特有的跳法,表示了对祖先的尊重和追念。祭鼓舞无疑是研究这一文化人类学问题最好的素材之一。同时,掌坳铜鼓舞因节日内容的不同而舞姿各异,如鼓藏节跳祭鼓舞时庄重、厚实,又如庆祝丰收时跳铜鼓舞粗犷、奔放,还有模仿大自然的动物时舞步夸张、逗趣等等。每个舞姿都包含有一定内容,展示得优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的美学研究价值。

(注: 铜鼓舞的舞蹈动作主要来自于自然中动物的模仿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注: 舞者围成圆圈,随着顿抑分明、铿锵有力的鼓声,时里时外,且进且退地舞蹈)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