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德江土家舞龙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德江土家舞龙

起源于唐代中期,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唐时因久旱无雨,土家先民们就按主管风雨的“应龙”神话故事和“舞龙”图腾文化,竹编草扎应龙和舞龙,对天求雨未果,气愤的人们用火炮对准应龙和舞龙猛炸,得雨而下便形成“炸龙”求雨。历经千年演变,逐步形成今天著名的“炸龙灯”舞节。龙灯节有“水龙节”和“火龙节”之分,水龙是为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大旱季节玩耍。舞火龙则是从大年初一至十四晚上,龙灯逐家逐户拜年,送去吉祥,以增添新年的喜庆气氛。德江土家舞龙活动主要包括“起水(祭水)—亮龙—送帖子—入户舞龙—送龙宝—赛龙—炸龙(元宵节)—烧龙等环节。“炸龙灯”为求雨节和正月十五晚上的项目,场面精彩而独特,据说龙身炸得越烂,来年年岁会越好。晚上,龙灯队脱去龙衣,表演者只穿短裤,待龙灯一上街,人们便将备好的鞭炮及自制焰火尽情地对准龙头、龙身和龙尾,猛炸、猛嘘,团团火花在舞龙者身上翻滚。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甚是壮观。德江土家舞龙的突出特点是“飘逸、火爆、惊险、刺激”。此外,其表演时间相对固定,城乡各路龙灯均倾巢出动,竭尽所能演绎本村(寨、街)的舞龙文化。

(注: 扎龙)

(注: 舞水龙)

(注: 炸龙灯)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