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布依族摩经(关岭县、贞丰县)
所属图书:《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 出版日期:2017-03-01文章字数:字

布依族摩经(关岭县、贞丰县)

《摩经》是布依族“布摩”集体创作、改编和传承,并配合进行演唱的一种带有原始性宗教的文学。现布依族《摩经》保存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是关岭县和贞丰县大盘江村布依族古寨。据传,摩教是远古时期的“抱老托”创立的。“抱老托”有十四个贤能弟子,十四个弟子在“抱老托”首创的《摩经》基础上进行发挥、补充、完善,形成十四个流,并在布依族各个地区传教,因此,又有《摩经》有“头不合尾合,十四个‘抱儿托’”的说法。布依摩教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晚期,《摩经》则与其同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摩经》一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唐宋时期,部分布摩开始用汉字的音记录《摩经》。到了明代,随着布依族地区汉文学校的推广,经文利用汉字近似音,加上部分利用汉字的“六书造字法”创制的方块布依字,按发音记录《摩经》。贞丰县布依族《摩经》包括《殡亡经》和一般杂经两大系统。《摩经》是现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布依族口头文献,对研究布依族的发展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摩经》作为布依族诗歌的典范,介于世俗文学和宗教文学、民间文学和史传文学的文学类型之间,不仅对研究布依族文学,而且对研究整个少数民族文学和宗教艺术都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

(注: 摩经中保存了大量的古词古语,具有语音活化石的性质)

(注: 布依族摩师在葬礼上颂念《摩经·殡亡经》)

(注: 《摩经》经卷,在贞丰县保存最为完整)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