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乌钦的发展与演变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曲艺之美》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乌钦的发展与演变

清顺治六年,达斡尔民族南迁,定居齐齐哈尔、富裕、讷河一带,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喜欢的传统艺术——乌钦。

咸丰元年,达斡尔族佐领敖拉氏·阿拉布坦拉普登出巡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时,用满文创作了一首题为《额尔古纳河·格必齐河巡察记》(又名《巡察记》《巡边记》),成为达斡尔族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乌钦曲目。同时,他还创作了《守边卡》《五色花》《四季赞》《蝴蝶花和烟荷包》等作品,在民间广泛流传。同治、光绪年间,达斡尔族文人蒙玛奇创作了《在卜奎城看戏》《赴甘珠尔庙会》两篇作品,久唱不衰。清末民初,一位通晓满汉文字的达斡尔文人乌尔恭博迪,创作了《打鱼》《伐木》《戒酒》《戒色》《戒财》和《戒气》等,流传广泛。民国年间,长篇曲目《少郎和岱夫》影响最大,出现了五六个版本,唱词最长的可达两千多行。20世纪40年代,艺人多文祥编创了《阿伦河传奇》《放排谣》等曲目,深受大家的喜欢。

建国前后,深受群众欢迎的乌钦艺人有那音太、色热、安才多、何鉴福、二布库、胡海轩、胡瑞宝、吴其珍、多·额热布库等;编创了歌颂社会主义、歌颂共产党的新作品,题材广泛,有《嫩江两岸达斡尔族生活幸福》《共产党的恩情比水长》《歌唱梅里斯》《美丽的大草原》《嫩江岸上》等;1963年,程树臻向乌钦艺人搜集了多首曲目,其中有一篇《文沁宝》,是一部比较完整的曲目。60年代初,色热演唱的《歌唱祖国》《我爱我的家乡》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好评,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成多种语言进行播放。1964年,新创编的《我见到了毛主席》《祖国啊,母亲》《迎新娘》等曲目参加了北京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文艺汇演”;丰富了演唱形式,除了自拉自唱以外,还曾使用了民族乐队,有领唱、伴唱、合唱等形式,烘托舞台演唱气氛。

“文革”期间,乌钦被停止演出。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紧握钢枪保边疆》《抓纲治国阿德克三》《金色太阳照大地》《金黄的五谷堆成山》等新作品。80年代,达斡尔族音乐工作者毕力扬·士清、何今声、何银柱多次对艺人进行了采录;齐齐哈尔成立民间文艺采集小组,采集了不同版本的《少郎和岱夫》,整理出版。

(注: 民间艺人在说唱乌钦(图片选自《中国曲艺志》))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曲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