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统舞蹈的意义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舞蹈》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2540字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统舞蹈的意义

“非遗”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今天的文化财富。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断发展流变至今,虽然随着族群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有所创新,但人们对它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是始终不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各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今天的“非遗”,如何保留遗迹的自然状态和真实性而减少人造的成分、如何继续保持日常性而减少节庆性、如何增强实用性而减少表演性、如何体现民间性而减少官方性,这才是还原前人的遗产对今天后人的作用,失却了这种作用,遗产就成了“包袱”。特别是今天看到的“非遗民间舞蹈”,大部分是农耕时代形成并在相对封闭落后的地方保存下来的,它们大多在产生之初有自身的功能和意义,但是,能否在现代化的大潮中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留存的民间舞蹈、如何避免被现代性同化,甚至于能不能让这些民间舞蹈继续发挥原本的作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间舞蹈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保护”一词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说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任何事物都有产生、成长、延续、消亡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未来,同样在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民间舞蹈自身如果没有足够的生命力继续发展下去,我们今天的保护就成了对这些珍贵文化的临终关怀。当一个舞种不能让后人自觉传承而需外力被动留存时,我们不能不考虑其维持的时间有多久?当一个“非遗”要靠项目申报的方式来保护而自身难以维系时,我们不能不想到有多少没有被列入非遗的传统文化在我们没有关注到的偏远村落苟延残喘直到停止呼吸并随着岁月渐渐流失?现代化的冲击、商品化的影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有存在土壤和社会环境,也就慢慢走向消亡。当一个文化项目被装进保护的温室里,供后人从外部考察、观看、品味的时候,也许已经是一种凭吊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较之有形遗产而言,如指间之沙,稍有不慎,就会流失于指缝。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或是创立较晚的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大多在创世神话中表述,在民间传说中记载,在群众口头上流传,在族人的聚众舞蹈中体现。民族传统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统文化的消失,便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解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是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因为这些文化消失后就不可再生。

1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严重。现在,楼兰古城最完整的资料不在中国,而是在大英博物馆;最完整的敦煌文书不在中国,而是在日本;最早出现的湖南滩头年画是在德国和日本的收藏家那里发现的。与这些相比,传统舞蹈具有先天优势,因为它们永远不会被夺走,永远不会失去。只要民族还在,只要族人依然传承,传统的民间舞蹈就永远存在世间。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保护、传承好我们的非遗传统舞蹈,这些民间舞蹈代表了中国五千年不能被夺走,无法被抹杀的历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传统舞蹈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们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是国家在21世纪初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文化普查工作,是掌握全国及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状况和了解民情民心的重要手段。普查所得的资料和数据,作为全面分析国情的重要资料之一,是国家或地区主管机构制定文化政策乃至制定国策的重要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又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地保护,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的基础。因此,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对全国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进行的普查,无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国情的调查,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关于非遗中的民间舞蹈,往大的方面说,当然是关乎国家文化、国家历史的重要方面,但是,往小的方面说,何尝不是每个中国人的情感载体呢!

依稀记得,小时候,每年的元宵节,吃完元宵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到外面最宽阔的街道上看元宵会。元宵会上有舞龙舞狮、高跷旱船、蚌壳舞、仙女下凡,还有总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猪八戒背媳妇”。不论天气有多寒冷,不管那天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每一家人都会扶老携幼,到城里看完这场一年一次的盛会。是传统,是热闹,更是一种情结,似乎没有这场元宵会,今年的年就不圆满。看完这场元宵会,大家才算真正过完年,心满意足地开始一轮新的年景。对于每个参与元宵会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并不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精神的传承,文化的传承。但是他们会告诉你,这场盛会从他们小时候就在,从他们父母小时候就在,从很久的时候就在,这是他们已经习惯到血液中的存在。对于这些参与者和观看者来说,他们不需要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不需要文化的解析和构筑,他们也会把这份传统保持下去,让这个文化生生不息地在他们的生命中一直存在。可能,这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存方式,不是国家的保护,而是情感的支撑。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