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舞蹈》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第十节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毛古斯舞,土家族语称“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拨步卡”,汉语多称为“毛古斯”或“毛猎舞”。毛古斯舞是最古老的舞蹈,中外专家称它是“中国民族舞蹈的最远源头”。

毛古斯舞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是湘西土家族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主要流布在湘西的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相传古时候,湘西土家族地区森林莽莽,荆棘遍野,人烟稀少,土家族先民为了觅食,或上山打猎,或下河捕鱼,后来从渔猎生活步入农耕时代。有一位土家族青年独自下山去学习农耕技能,之后急于赶回山寨传授技能,一路上风餐露宿,一身衣服被山林中的荆棘撕扯成碎片,等他回到山寨时已是夜晚,正逢土家“调年”(过年),人们在举行跳摆手舞等活动。他衣不遮体,不好露面,便躲在调年场旁的杂草丛中观看调年活动。不料几个参加调年活动的小伙子在草丛中发现了他,他只好走出来,急中生智地扯了一些茅草披在身上,参加到调年活动的人群中去。他用舞蹈的形式向乡亲们传授所学到的农耕技能。从此,土家人为了纪念这位传授农耕技能的先祖,每逢还愿、祭祖等活动时,都要表演“毛古斯”。

毛古斯表演

毛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内容,既有舞蹈的特征,又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糅交织,浑然一体。表演大多与跳摆手舞穿插进行,有时在一定场合单独表演。毛古斯舞动作特点别具一格,表演者屈膝,浑身抖动,全身茅草唰唰作响,头上五条大辫子左右不停摆动,表演中碎步进退,左右跳摆,摇头抖肩。“打露水”“扫进扫出”“围猎”“获猎庆胜”等内容,可根据表演动作清楚地分辨出来。该舞蹈最突出的特色在于服饰的风格,表演者身穿草衣树皮,古朴大方,极具原始风情。表演对话时要求变腔变调,使观者辨认不出表演者的真实身份。最重要的是,毛古斯舞作为一种古老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可以为土家族舞蹈来源的研究提供较可靠的线索。

毛古斯舞的程序分为“扫堂”(意为扫除一切瘟疫、鬼怪,使后代平安)“祭祖”“祭五谷神”“示雄”(表现全家族人民的生存和繁衍)“祈求万事如意”等几个大段落,每个段落中细节繁多,如“祝万事如意”的表演中,有“打露水”、修山、打铁、犁田、播种、收获、打粑粑、迎新娘等等,风格异常古朴、别致。

表演“毛古斯”的人数有10~20人不等,一人饰老毛古斯(土家语叫“巴普”),他代表土家族先祖,由他主持祭祖和表演活动,其余为小“毛古斯”,代表子孙后代,这样就组合成一个家庭。无论辈份高低,他们都身披稻草扎成的草衣,赤着双脚,面部用稻草扎成的帽子遮住,头发用稻草和棕树叶拧成冲天而竖的单数草辫。

土家族中“毛古斯”代代相传不衰,并在传承中得以不断完善。“毛古斯”表演粗犷豪放、刚劲激昂,它让人们领略到蛮荒时代的原始艺术之美,是人们研究土家族历史的活化石。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