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立传人物
所属图书:《布依族八音坐唱》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第一节 立传人物

王孝五

男,布依族,兴义巴结王姓土司的后裔,生卒年月不详。

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后,巴结王姓土司仍世袭亭目之职。族人王孝五常召集大家参加传统祭祀。他从祭祀词中,发现有民族民间故事唱段,于是,他把这部分唱词挑出,让族人就故事内容参与跳唱活动。

在唱跳中,除了单调的“摩公腔”外,他还选用了流传南盘江的八音调,用上八音调,既好唱又好听,深受族人喜欢。于是他先后选用了13个八音曲牌运用起来,受到大家的喜爱。

王金龙

男,布依族,巴结王姓土司族人。生卒年月不详。

王金龙接过王孝五从祭祀词中取出的有关民间故事唱段后,他大胆地收一些民间故事加以改编,有情节、人物,还有一定的冲突,这样演唱起来有味道,有头尾、有起伏、跌宕,又能吸引人,让人久听不厌。他的这一做法,为王姓家族形成的“族中戏”,打下了基础。

于是,他在巴结场上搭台演唱,受到当地布依族的欢迎。另外,在家族的宴会和节日集会上,王金龙率众演唱,得到族人的认可、支持,对他大加赞赏。他的这一壮举,为布依族土戏(即布依戏)的形成和八音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友益

兴义巴结人,男,布依族,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卒于1958年,是巴结王姓土司的后裔。

他是巴结布依八音和土戏的组织者、编导、革新者。

他一生酷爱本民族的艺术,深深感到从祖先传下来的八音和土戏曲目、剧目太少,乐器和戏剧服装太旧,发展迟缓。于是,他卖掉自己的一些田产,带上银钱,亲自去广西交流技艺,并购了古典小说、唱本,以及一些八音乐器、道具、服装及刀枪把子等,带回巴结,用到八音和土戏中。

他从带回的小说、唱本中,选出能改编成八音和土戏的素材,先后编成了《七姊妹》(即“穆桂英”)、《琵琶记》、《鹦鹉记》等曲目和剧目。他将这些曲目排好后,在当地和江对岸的隆林县者保、那贡演出,受到各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特别是他对巴结八音班和戏班解囊相助的行为,众人大加赞赏。

由于他开阔了视野,目睹八音班“戏班”男旦(即男扮女)代替女角,“不让女人上台”的规矩,他冲破认为“女人上台全寨子要倒霉”的世俗阻力,将自己的独生女及外侄女送到八音班、土戏班学唱、学跳,学成后,在《七姊妹》中演唱穆桂英,在土戏中,扮演穆桂英,成为布依族土戏中少有的第一代女演员。

王友益的行为,不仅承传了布依八音和土戏艺术,还为发展布依曲艺、布依戏曲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布依八音、布依戏发展中不可多得的领导者、革新家。

罗云发

男,布依族,兴义巴结人。生于1874年,卒年不详(据说他是20世纪50年代逝世)。巴结八音土戏班的第五代戏师。自幼师传八音曲目《一女嫁多夫》等,在巴结八音班中,是颇受观众喜爱的演员。同时,他又是30多人的八音班的“掌卷”(导演)。

因为种种原因,1931年后罗云发50多岁时,八音和土戏的活动都停止了,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文艺,扶持八音、土戏,于是年已70多岁的罗云发,又兴致勃勃地活动起来。在巴结八音队他教授了《胡喜与南祥》、《赌钱哥》、《琵琶记》、《三下南唐》、《四下河东》等八音曲目和剧目。

在1952年贵州省民族文艺会演中,巴结的《一女嫁多夫》受到好评,省里的专家关太平老师还专访了罗云发,并发表了《略谈布依戏》的文章,大大表彰了罗云发热爱布依文化的先进行为。

梁卜福

男,布依族(1908~1970),生于光绪年间,板坝人。

梁卜福从小入“保和班”学八音和土戏,专工旦行,是班里的主要男旦。他曾主唱和主演过《况山伯·娘英台》、《一女嫁多夫》、《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他在戏班虽然工旦行,平常对其他行当的表演亦专心学习,成为班里的多面手。

1965年他担任册亨赴省参演节目《三月三》的艺术指导、顾问,并教授青年演员的八音声腔和土戏的传统表演身段。他对布依八音和土戏有过一定的贡献。

王必达

男,布依族(1926~1985年),八音乐师、土戏戏师,专工旦行,是较著名的“男旦”。

由于他家住南盘江边的马鞍营(以前曾隶属王姓土司),从小拜贺新义为师,他天姿聪明,练就一口好嗓音,在传统曲目《胡喜与南祥》中,演唱南祥姑娘,曾荣获1958年“安龙县民族民间文艺会演”个人第一名。

他先后在《看山穿》、《王玉连》、《况山伯·娘英台》中演唱并扮演重要角色,深受观众喜爱。他不仅会演土戏,对布依八音的器乐,无一不会,吹、拉、弹、打样样精通,特别是对布依族的代表乐器——“勒尤”吹奏,堪称一绝。

王必达的技艺,至今人们还深深怀念!

贺阿八

男,布依族,原名贺绍兰(1910~1985年),南盘江畔马鞍营人,布依八音乐师、土戏戏师、“掌卷”(即导演或提词)。是布依八音和土戏班中极为少见的“戏包袱”,他以“满腹戏文”而闻名于班内班外。

贺阿八是艺名,他不识字,但却能将全本的八音曲目和土戏剧目记在心里,各行当、人物的唱、说,他能一字不拉的口述出来。八音传统曲目《胡喜与南祥》、《一女嫁多夫》就是他提供的。

正当文化部门准备再次对其采集时,他不幸与世长辞。

罗金山

男,布依族,册亨八达人(1908~1960年),八音乐手、土戏武生演员。

罗金山出身贫寒,青年时期挑担经商,在江湖上学得一些武术,入戏班后,拜侬春林为师,学八音和土戏。

在八音班中,他是弹拨乐手,以弹月琴、三弦著称;在土戏中,他是武行演员,在传统戏《说岳传》中扮演岳飞,在《薛丁山下山救父》和《三国演义》中,分别扮演程咬金和关云长。

罗金山对土戏吸收八音来丰富唱腔、曲牌,有过一定的贡献;对土戏武行“棍术开打”他吸收了民族武术的套路,运用到戏中,形成独特的、有别于其他剧种的武戏开打。他为民族戏曲和民族曲艺做出了巨大贡献。

韦保书

男,布依族,册亨板坝人,生于清光绪嘉庆年间(1807~1810年),卒年不详。“保和班”创始人。他天姿聪明,善演武生及“差官”行。

清道光九年(1829年)组织“保和班”,从事八音和土戏演出,任班主兼戏师、乐师。他的拿手戏是《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他注重“眼法”,群众说他会做“眼睛戏”。他扮演的“差官”行,能配合服饰上的“丙格”图(即“心灵表现”)做戏。让观众一眼能分别出“差官”的好坏,是一个很不错的演员。

他在“保和班”培养出第二代戏师、乐师韦保光,第三代乐师、戏师黄公茂,第四代乐师、戏师黄仕贤,第五代乐师、戏师韦廷辉,第六代乐师、戏师黄建邦以及黄公安、黄公传等。

韦保书的一生,对布依八音、土戏是有很大贡献的。

罗林书

男,布依族,兴义市南龙人,生卒年不详。1921年在由他建立的南龙八音土戏班,任班主。

罗林书自幼好学,喜爱民族文化,故于早年就曾学艺于马鞍营戏班,他是演员,又是“掌卷”,并十分热心八音坐唱。常唱常演的曲目有《胡喜与南祥》、《鹦鹉记》、《拳龙马在申》、《况山伯·娘英台》、《琵琶记》、《陈世美不认前妻》、《借亲配》,等等。八音的曲目、段子、曲牌,该班能应用到土戏中也能单独坐唱。这些都是与罗林书的努力分不开的。

人们永远记住他对八音和土戏的贡献。

王如宽

男,布依族,生卒年月不详,南盘江畔岜皓人。

1947年,王如宽受巴结、马鞍营布依八音班的影响,建立八音班,任班主。在寨内挑选男女青年教唱八音,并排练坐唱《胡喜与南祥》、《拳龙马在申》、《况山伯·娘英台》,在年关和民族节日活动中演唱。寨内红白喜事他也领着八音班去主家坐唱,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韦利熙(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注: △韦利熙)

男,布依族,安龙县洒雨镇人(1964~2012年),中师文化程度。先后在安龙县洒雨镇中心小学任教,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就读,黔西南自治州民族歌舞剧团工作。

韦利熙自幼爱好民族音乐,后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了八音乐器演奏的精髓。多年来,收集、整理了八音曲调多首,主要作品有《迎客调》、《贺喜堂》、《卜嘿马当》等,多次参加并执导黔西南自治州八音队伍对外交流演出并获国家级、省级、州级奖。还在央视旅游卫视《城市名片》栏目作过技艺展示。

据韦利熙介绍,他自幼受父辈影响喜爱民族音乐,从师范音乐班毕业后,曾于1982~1986年间跟黔西南自治州册亨、安龙一带布依族地区民间艺人黄泽窗、黄学金学习勒尤、唢呐、竹笛、木叶、牛角胡等民间乐器演奏技艺。并经常参加安龙县文化馆演出,开始搜集布依八音,1986年考入贵州民族学院艺术系唢呐专业,技艺得到进一步提高。1989年毕业分配到黔西南自治州民族歌舞剧团工作后,更是经常到盘江八县市边远的布依族地区搜集布依族特有器乐。同时亦整理了大量布依族八音坐唱、“小打音乐”和布依民风民俗、情歌小调等有关资料,为布依族八音坐唱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注: △韦利熙技艺照)

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使得他熟谙唢呐、竹笛、勒尤、木叶、牛角胡、芦笙、姊妹箫、月琴、巴乌、排箫、葫芦胡、埙、箫、笙、长笛等10多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使其演奏特点融合了黔西南一带民间器乐的精华。

为了发展和传承布依族优秀民族文化,他在提升自己技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技艺倾囊相授。先后和黔西南自治州八音专家冯景林、刘一丁老师一起,帮助组建了“兴义市布依第一家表演队”、“兴义武警支队八音表演队”、“兴义八音表演队”等,并在兴义市开展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培养了大批八音技艺传承人,多年来教授弟子若干名。

(注: △韦利熙等人表演的《勒尤邀妹》)

(注: △韦利熙技艺照(二排中吹唢呐者为韦利熙))

韦利熙在八音传承发展方面的主要成就还有:1992年7~9月,随我国艺术团赴意大利参加国际民族民间艺术节,把独特的布依族民间乐器“勒尤、木叶、牛角(骨)胡、葫芦胡”以及布依八音的传统乐曲带到了异国他乡,为我国荣膺5个奖杯和18块奖牌;2001年7月,重新组建并传承第一支专职的民间布依古乐演出队伍——布依八音坐唱团,定居旅游景点为中外游客进行展演;2002年9月,八音坐唱团应邀赴南京参加“2002南京中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纪念品联谊展示交易会”演出,获最佳创意奖;2004年8月,创建了第一支由专业人员担任的“布依八音演奏组合”和“夜郎布依演唱组合”,并于2006年2月和9月先后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和《民歌中国》栏目录制专辑;2005年10月,八音坐唱团以传统曲目《胡喜与南祥》参加贵州省第八届“杜鹃杯曲艺大赛”,获一等奖;在贵州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演出布依八音坐唱《堂歌》和夜郎布依演唱组合《卜嘿当》,获演出金奖和优秀演员奖;2005年2月8日(大年三十),带领布依八音坐唱团在兴义市纳灰村桥头上,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面对面地演奏布依八音《迎客调》。总书记观赏后并亲切地与全体队员一一握手;由于他在民间文化传承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2007年6月被中国文学届艺术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界协会授予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同年9月,带领兴义布依八音坐唱队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曲艺展演”获二等奖;2008年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参加中央电视台器乐大赛演出布依八音《贺喜堂》获优秀展演奖;著有论文《浅谈布依族独特乐器——勒尤》。

布依族八音坐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