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足上飞羽:花毽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0字

足上飞羽:花毽

花毽名片

姓  名:

起源时代:

流行区域:

流行民族:

简  介:

花毽运动,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由“蹴鞠”运动发展演变而来。花毽的流传始于山东青州,自唐朝始鸡毛毽基本定型,踢法逐渐成形,其踢法花样也逐渐增多。

“青州花毽”的历史渊源

青州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为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在中国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有一种祭神祈雨时边跳边踢的舞蹈,就是古代蹴鞠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临淄为齐国首都,成为青州治所,蹴鞠在青州就非常盛行。

汉代时,由蹴鞠又演化出蹴毛丸。1973年,我国山东省济宁县喻北屯城南张村的东汉墓葬画像砖中,刻画了一幅蹴毛丸图。蹴毛丸汉砖的出土可以证明今天的踢毽起源于汉代的蹴毛丸活动并且技术也很高超,蹴毛丸在青州已很盛行,现在的“青州花毽”则是当时蹴毛丸发展形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以公鸡花翎为主体的鸡毛毽。

唐宋时期,鸡毛毽定型,踢法也大有改进,有单人踢、双人踢、多人踢;花样也逐渐增多,有里拐、外拐、跳跃耸膝、佛顶珠、剪刀、跳梁等动作。宋朝以后由于妇女们加入了踢毽的行列,充分发挥她们的身体特点,发明了用脚内侧踢(盘踢),对花毽的踢法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清朝前期的鸡毛毽又有改进,上用鸡毛或鹅毛捆扎,下用皮革或绒布为毽托,中间夹一铜钱制成,用来锻炼身体,作养生之道。

“青州花毽”的特色

青州花键

“青州花毽”是花毽的一种,具有竞技、表演健身、娱乐、观赏等功能。其制作以鸡毛、皮革或绒布、垫钱、染料、绳线为主要制作原料和工具。选用白色乌鸡绒毛,按照各自喜爱的颜色漂染。毽身用一根不易折断的尼龙杆为主干,最多分5层捆扎,1层1~2根,2层3根,3层4根,4层5~7根,毽托选用皮革活绒布,配有垫钱两个,有一元硬币大小,中间穿孔,用皮革或尼龙绳作毽绳穿起,毽身、毽托用细线捆牢,将羽毛插上完成制作。

青州花毽分为一般毽、观赏毽和比赛毽。不同种类的花毽其制作的工艺也有不同。青州的花毽被誉为“生命的蝴蝶”。其外形五颜六色、五彩斑斓。花毽制作也像飞舞的蝴蝶,轻盈美丽。按照表演形式分为单人踢、双人踢和多人踢。

“青州花毽”的花样与踢法经过时代的积淀,形成目前的106式,即天罡36式和地煞72式,其中天罡36式是将青州风土民情、山川景物等与花毽名称、花样等紧密结合,是青州花毽的代表;地煞72式是我国传统花毽花样。“青州花毽”既有武术的刚阳和舞蹈的轻盈,又有浓郁的地方山水情结,将青州风土民情、山川景物、花毽的传统踢法等与花毽名称、花样等紧密结合,显示出青州古文化的特色和民族体育文化丰厚的底蕴。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