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绳索翻花:抖空竹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0字

绳索翻花:抖空竹

抖空竹名片

姓  名:

起源时代:

流行区域:

流行民族:

简  介:

抖空竹表演

抖空竹,又叫“抖空钟”“抖空筝”,北京俗称“抽绳转”,天津称其为“闷葫芦”。抖空竹是明清时期流行于北方的一种民间传统体育活动。

抖空竹运动溯源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空竹的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在《达生》篇中记载:“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倕”指的就是“抖空竹”,意思是说抖空竹艺人的手指随着物的变化而变化。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由于他思想专一,没有束缚。据《中国文化通史》一书考证,宋代耍弄杂技“弄斗”即为现代空竹之雏形。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中都曾对“弄斗”加以记述。

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卷二中记述了空钟(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在明初,空竹造型与玩法均已相当成熟,有地上抖的空竹也有空中抖的单盘空竹。到了清代,抖空竹已发展成为受人欢迎的杂技节目。空中抖的空竹出现了双盘空竹,与现在的玩法基本相同。杂技艺人们在原有花样的基础上,又创作出许多新的花样和高难技巧。表演时与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伴奏音乐融为一体,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民国时期,空竹的制作已经驰名国内外。天津是最早发明制作空竹的地方。最具代表的就是屈文台的风葫芦(即空竹),他以“刘海戏金瞻”商标,凭借其精细的做工,讲究的用料,百年来广有好的口碑,世界闻名。

抖空竹的特色

空竹一般分为单轴和双轴两种,轮和轮面为木制,轮圈为竹制,竹盆中空,有哨孔,旋转时可发出“嗡嗡嗡”的响声。空竹中柱腰细,以便于缠线绳抖动时旋转。抖空竹者双手各持两根二尺左右长短的小木棍,其顶端皆系一根约五尺长的棉细绳,两手握住小木棍的两端,使线绳绕轴一圈或两圈,一手提一手送地抖动,加速旋转使之发出鸣叫。

抖空竹的抖法多种多样,有单人抖、双人抖、多人抖;有正、反、花样抖等一百多种玩法。空竹抖动时姿势多变,使绳索翻花,做出“过桥”“对扔”“串绕”“抢高”等动作。

拓展阅读

刘海风葫芦

刘海风葫芦的创始人——屈文台

屈文台(1857—1938),天津民间艺人,“刘海风葫芦”创始人。自幼喜好武术,爱玩空竹(俗称风葫芦或闷葫芦)。民国初年从武清县移居天津,在天后宫山门外的“张仙阁”旁开设“修竹斋”风葫芦店,从此以制售“风葫芦”为专业。

屈文台采用我国民间传说“刘海戏金蟾”的图像作为商标,故名“刘海风葫芦”。屈文台所创制的“刘海风葫芦”早年除在“修竹斋”出售,每逢春节前后,还在天后宫大殿前月台下右侧临时设摊售卖,摊案上方书有“刘海风葫芦天下驰名”九个大字。屈文台出售“风葫芦”时代顾客挑选试抖,终日应接不暇,一时非常畅销。逐渐形成了天津有特色的民间工艺精品。

在销售旺盛的二十年代,“刘海风葫芦”曾被杂技艺人王雨田搬上杂耍舞台,节目叫“抖空竹”。吴桥县杂技团添设的“抖风葫芦”节目,也是由屈文台提供的“刘海风葫芦”。五十多年来生意不衰,曾远销海外,与天津“泥人张”“风筝魏”相媲美。

刘海风葫芦的特点

“刘海风葫芦”的特点是:选材精良,以檀木为轴,取其滑润,风轮外围刻槽,用苎麻鱼鳔缠绕,做工精细,坚固耐摔,因此在同行业中独树一帜,无与伦比。“声眼”位置安排准确,内部竹哨深浅合度,声音响亮。分为“双轴”和“单轴”两种。双轴的由6响到38响,单轴的由3响到28响,响越多,声音就越高、越好听。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