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绝妙一线牵:宁德霍童线狮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0字

绝妙一线牵:宁德霍童线狮

宁德霍童线狮名片

姓  名:

起源时代:

流行区域:

流行民族:

竞赛时间:

简  介:

宁德霍童线狮表演

宁德霍童线狮又称“霍童抽狮”,现留存于福建宁德霍童镇,当地人称之为“打狮”,是一种独特的汉族传统民俗游艺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宁德霍童线狮溯源

在宁德市西北缘,坐落着一个古老的小镇——霍童镇。据历史传说,隋代谏议大夫黄鞠公为避隋炀帝迫害,迁徙霍童。在霍童定居后灌溉村田,造福子民,因此那里的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德,每年的二月二都会举行盛大的灯会,其中“线狮”表演是其最具特色的一种民俗游艺表演形式,当地人称为“打狮”。

相传“线狮”表演最早出现于明代中期,最初是边走边舞,游街串巷为民祈福。经过几十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和发展,慢慢转变为固定的演出,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宁德霍童线狮的艺术表现形式

线狮表演之前,从舞台制作、灯光效果配置到绳子布局均由人工操作。绳索的穿结是线狮表演的关键环节,每一个穿孔动作都必须细致认真。线狮所衔的球精致灵巧,大球网筐内套有旋转自如的小球,小球配有灯光,在夜里闪闪发光,犹如点点繁星。“线”构成了线狮全身的“神经系统”,让它们与后台表演者息息相关,人线狮三者合一,才能舞出活灵活现的动作。

线狮的制作工艺更加讲究,全身由多种材料制成,最重可达30到40公斤,一般以竹篾为框架,依次填充棉花、布料等物,狮毛还选用特殊的彩色塑料丝制作。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改革,线狮的体积从最初的小如木偶发展到现在的庞大沉重,结构由简单变得复杂,制作工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

线狮不但制作工艺复杂,表演起来更要过人的技巧。表演者站在台后提绳子,人距离狮子少则5米,多则超过10米;十数位训练有素的线狮艺人得分成数组,每组中一人为主,其他人为辅,配合无间;舞狮者以不同的节奏或频率拉扯绳索,表演出狮子的各种动作神态;舞狮者不但要有熟练的技巧,更要有充沛的体力。霍童线狮是通过线索操纵狮子表演各种动作,它集文功、武功于一身,表演时,分有单狮(雄)、双狮(一雄一雌)、三狮(一母二子)、五狮(一母四子)四种。

线狮最早是沿途边走边舞,以后转为固定台表演。经过历代民间艺人艺术实践创造,线狮表现力越来越丰富,能表演坐立、蹲卧、苏醒、伸展、呵欠、抓痒、搔首、舔毛、蛰伏、依偎、跳跃、奔窜、上柱、下地、钻穴、出洞、登山、跳涧、越岭、飞腾、回旋、翻滚、喘气、战栗、怒吼、咆哮等动态,光是表现狮子戏球,就右寻球、追球、得球、踩球、咬球、争球、抢球、抱球、抛球等动作,全凭艺人集体操纵,密切配合把狮子演活。新中国成立以来,霍童线狮在造型、舞姿、狮笼、灯光、配乐等艺术上不断加工提高。独特的风格、奇妙的技巧,使霍童线狮成为当地老百姓心目中首屈一指的民间绝技。

拓展阅读

二月二灯会

我国民间素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意味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每年的这一时节,或许也是宁德市霍童镇最为闹腾喜气的时刻了。传统的“二月二”灯会千年不衰,流传至今。霍童镇“二月二”灯会的发展已经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宁德市霍童镇重要的民俗节庆活动。相传是为了纪念先祖隋代谏议大夫开山大祖黄鞠公。感恩其为霍童灌溉村田,造福子民的功德,特举办“二月二”灯会纪念活动。后来演变为霍童全镇“四境”,每境表演一个晚上,共4晚,称为“小迎”。并且逢五年为一轮,称为“大迎”,“大迎”当年,各境要再重复举行一次,灯会延至8个晚上。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灯会,霍童镇都被打扮一新,家家户户都挂上各色花灯,迎接热闹非凡的民俗踩街活动。每年灯会表演的节目有踩高跷、纸扎、铁技、线狮、舞龙、赏花灯等民俗活动。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