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一人双角:满族二贵摔跤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一人双角:满族二贵摔跤

满族二贵摔跤名片

姓  名:

出生朝代:

流行民族:

流行区域:

简  介:

历史追溯

“一人顶两人,难解又难分。自己摔自己,底下定乾坤。”这是承德人描述“二贵摔跤”的一首打油诗。这项相传始于清康熙年间的满族民间舞蹈,一路“摔”了300多年,直到今天仍然作为节庆时的重要活动,深受民众的喜爱和欢迎,充满乐趣。

二贵摔跤是满族的花会行当,也是一种体育活动。表演者为一人,但他穿戴上巧妙制成的道具,就可以扮演两个扎小辫的顽皮儿童扭打摔跤。一人扮两人摔跤,模仿得惟妙惟肖,难辨真假,显得滑稽、幽默。

康熙与鳌拜的故事常常被影视作品作为吸引眼球的“卖点”,“二贵摔跤”也同样与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时年少的康熙,为了早日铲除自己掌权路上的障碍——鳌拜,特举办摔跤比武大赛,招募武艺高强的勇士相助。康熙八年(1669年),16岁的康熙终于等到了一个时机,勇士们群起将权倾朝野威风凛凛的辅政大臣、一等公鳌拜击倒在地。后来,民众为了颂扬康熙皇帝的圣明,特将摔跤比武大赛的场面演化成为“二贵摔跤”这一民间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

满族二贵摔跤

二贵摔跤是一种体力性、智力性、灵敏性很强的娱乐体育活动。表演者身背道具,在打击乐的伴奏下,一个人活灵活现地表演两个满族人摔跤的场面,表演集独特的道具、体育与艺术于一身,极具艺术魅力。表演者背负一个装成两个人的木架,呈摔跤架势,双腿全蹲,双手倒穿一双薄底布靴,用两只胳膊扮演对方的两条腿,着不同颜色的服装,在道具围子的隐藏下,以双臂双腿模拟二人摔跤动作,以抡、转、滚、翻、摔、扫、踢、挡、下绊、托举、互相扭摔等武术套路、摔跤技巧和舞蹈语汇,做出许多滑稽、幽默、逼真的摔跤动作。全套动作一气呵成,在鼓乐的烘托下,越发显得生龙活虎,热烈火爆,深受群众喜爱,是民间花会中的“压街”节目。表演中,还伴有锣鼓点,增加气氛。参加活动的人十分广泛,有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少年。

“二贵摔跤”兴盛于清末至“中华民国”期间,在河北地区还被称作“乔相扑”,承德人俗称“二鬼摔跤”,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得到普及与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几近灭亡,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隆化县文化部门的挖掘、整理、二贵摔跤逐渐成为隆化乃至河北省的文化品牌,现在,承德的“二贵摔跤”不仅得到了继承,而且形制、道具也有了很大变化,以前都是木架加铁丝,使得道具很重,表演时会消耗非常大的体力,现在用海绵和玻璃钢,重量更轻,表演更为轻盈逼真;在表演形制上,已由一人表演增加到6~8人,成为群舞,表演氛围更浓郁,场面更是热闹非凡。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