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独定输赢:沙力搏尔式摔跤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独定输赢:沙力搏尔式摔跤

沙力搏尔式摔跤名片

姓  名:

出生朝代:

流行民族:

分布区域:

简  介:

“沙力搏尔式”一词从蒙古语“沙拉巴”(迅速之意)、“沙拉玛盖”(敏捷的)派生而来,经过长期语音译化演变为“沙力搏尔”。沙力搏尔式是突厥语,意为“裤子”,即摔跤时穿着的短裤,这彰显了服装的特色。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记载:“野马皮做的裤子,魔鬼卷到腿弯,野鹿皮缝的裤子,勇士挽到腿肚。双方从一宿远的地方旋转,瞄准对方的前额,抡击绵羊大的石头;双方从半天的地方旋转,瞄准对方的胸腹,抛击牛大的石头。他们像公驼似的撕扯,像牤牛似的顶斗,使用各样的绊子,施展各样的掼术。”这就是在描述沙力搏尔式摔跤的场景,大多数学者认为其产生的时间至少早于公元6—9世纪。

蒙古族摔跤,分为儿马式和公驼式两种形式。儿马式摔跤是指穿摔跤坎肩摔跤,公驼式即为沙力搏尔式摔跤。这种模仿骆驼的摔跤形式与阿拉善地区历史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自古以来,该地区就有“骆驼之乡”的美誉,骆驼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经过长时期对骆驼等牲畜生活习性的观察,并对其进行模仿、改进,并应用到摔跤技巧中,便形成了这种独具特色的摔跤形式。

沙力搏尔式摔跤

沙力搏尔式摔跤的动作源于公驼,出场姿态是对公牛打架的模仿技巧,摔跤手入场后,面朝后掀掉面布,向观众行礼,接着抓土、撒土、拍掌、拍胸、转圈旋转,犹如两头公牛角斗前的相互发威、互不服气的蔑视对方,模样生动,姿态逼真,展现了雄性动物的力量与威力,可概括为“公牛般的出场姿态,公驼般的搏斗技巧”。主要的动作技巧有:前攻、猛背、偷袭、后推、左拉右拧、内外夺脚、旋转猛压、上压、空旋、单打、松肩、硬抗、上翻下扣等。摔跤手需要具有强壮的体质、耐力、智慧和技巧。

沙力搏尔摔跤的服饰有短裤、盖头。跤服的颜色分为蓝色和绿色,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草原,盖头是红、黄、蓝色的绸缎做的。比赛前,跤手遮着盖头出场,当裁判员掀开盖头时,跤手们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

沙力搏尔式摔跤参赛人数必须是2的乘方数,不分体重级别,一跤定胜负。竞赛时赤足穿三角短裤从赛场两角迎面而上,分别抓好对方短裤后开始进攻。

沙力搏尔式摔跤不受场地、服装的限制,随地可以进行,平时歇息闲暇,人们自然地围成一圈,双方各出一人互搏,依次进行比赛。在“乌日斯”盛会上经过筛选获胜的选手,可以得到绵羊等九样奖品和“神圣摔跤手”的称号。获胜者将羊夹在左腋下,把其余奖品夹在右腋下行礼三次后退场。历史上阿拉善地区曾涌现出搏克夏力宾、毛呼赖等蜚声国内跤坛的摔跤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阿拉善沙力搏尔式摔跤在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下,经过广大体育工作者和运动员的挖掘整理,列为旗、盟、自治区那达慕大会和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和表演项目。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