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拳脚生风:峨眉武术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拳脚生风:峨眉武术

峨眉武术名片

姓  名:

出生朝代:

分布区域:

简  介: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峨眉拳谱》中的这四句话,概括了峨眉派的分支情况。“五花”是从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黄陵派、点易派、青城派、铁佛派、青牛派。“八叶”是从技击风格角度所分的八派:僧门、岳门、赵门、杜门、洪门、化门、字门、会门。

峨眉武术的起源和发展与峨眉山佛教和道教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峨眉山与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道教则称峨眉山为“第七洞天”。无论对于佛教还是道教来说,峨眉山都是圣地。山中的僧人和道人在参禅静坐、念经拜佛之余,也常习练拳脚、弄枪使棒,一则为强身健体,二则也为保寺护院。由于他们平时参禅打坐,具有深厚的内功;再加上僧道两家在练拳使棒中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各创新路,因此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峨眉武术。峨眉武术兼有佛家和道家之长,既吸收了道家的动功,又吸收了佛教禅修的静功,故而创造出一套动静结合的练功方法。这种方法与各种拳术、器械、散打及气功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庞大的峨眉派武术体系。

有文字记载的峨眉武术,始于南宋时代。南宋时期,峨眉山有个法号德源的和尚,他原是一个游方僧,武艺高强,因其眉毛为白色,故人称“白眉道人”。德源和尚创编了一套拳术,称为“白眉拳”,一直流传至今。白眉拳的特点是模仿山中的白猿,在草地上跳跃翻滚,舞手动脚,敏捷异常。德源法师不仅武功非凡,而且文才出众。他收集峨眉僧道武术之长,结合自身经验,编写了《峨眉拳术》一书。这是有关峨眉武术的最早文字记载。从此以后,峨眉山佛教才有了较为系统的武术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中华武林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风格。

峨眉武术

峨眉武术有架式工整、舒展,动作快速勇猛,各种腿法及跳跃,要求打拳即与人较技的赵门拳;有虚步高桩,刚劲有力,技艺上重擒、拿、挤、靠,贴身近打,腿不过膝的僧门拳;有以擒拿为主,配合功法打“草龙桩”“沙袋”,操“滚筒”,杜绝、阻止对手攻击的杜门拳;有软缠脆打,刚软相济的“不画圆不成拳,对方手来无法拦”的岳门拳;有动作刚猛,沉脚重手,并辅以发声助威的洪门拳;有以褂、拿、探、巴手法为主,手轻脚快的化门拳;有以字形取意,每式一字,以字练拳,以单操为主,运拳时以鼻呼气配合,发声助力的字门拳;有以意识运动肢体,以肢体进行攻防的慧门拳;有攻守进退皆侧身取势,身型中正,身法讲究吞、吐、沉、浮步法多闪展侧进,技击上讲究以快制慢,顺势借力的黄林派等。

延伸阅读

峨眉道人拳歌

这首峨眉道人拳歌,出自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所著的《荆川先生文集》,是我国古代对峨眉武术的文字记载。它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地刻画了峨眉道人从起势到收势的演练全过程。从拳势、手法、身法、步法、招势、劲势、击法、防守、节奏、呼吸、意境、神韵、气垫等方面给予了形象的描述,为后人认识、理解当时的传统拳术技击技术、功夫内容提供了参照。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