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百步穿杨:南山射箭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百步穿杨:南山射箭

南山射箭名片

姓  名:

出生朝代:

分布区域:

流行民族:

竞赛时间:

简  介:

当地民众习惯上把阿米吉利山脉在青海省乐都、平安两县的部分统称为南山。南山长约40公里,由大小23座峰峦连成,主峰阿伊桑曼山几乎终年积雪。南山北麓景色迷人,这里除了聚居着汉、回、土等民族外,还点缀着25个藏族村庄。

南山射箭

南山地区每年都要举行射箭比赛,南山射箭一般选择在农活较少,自然气候较好的农历五月间,也就是端午节期间举行。南山射箭一般以村为单位进行比赛,实行主客场赛制。端午节前后,在射箭比赛前夕,主办方要先行操办吃喝,男人杀鸡、杀猪、宰羊、备酒,女人们则擀面、做凉粉等。同时,主办方和被邀请方都要首先物色好各自的对手,称之为“对摹子”。

南山射箭与常见的射箭形式风格迥异,整个比赛的器械、记分方式、比赛过程等都深具特色。射手的器械使用牛角弓和木杆铁镞的羽尾箭。靶用杨柳条编成,约一米见方,中间有碗口大的红色靶心,靶顶插4~6面醒目小彩旗,用以辨明方向和判断风力。起射线后面一两米处,分客主两方各摆放若干个茶碗大的河光石记分,俗称“羊儿”。不远处各挖一个土坑,为投放记分石用。此外,客主双方还要各选两名监靶人,手持杨柳条,分坐靶子两边 [1]

射箭比赛上下午各射两轮,射手们入场时头戴礼帽,脚蹬皮靴,身着氆氇褐衫,腰系红绿绸带,器宇轩昂。比赛正式开始,双方派出“第一射手”上场“开靶”,按照传统习惯,开靶者最好属龙或属虎。接着,以双方各五名队员为一轮,每轮“一对一”轮流上场,每一轮射两支箭。射箭者每射中一箭,以举杨柳为信号。这时,坐在记分石边的公证人在命中者的土坑里及时投放记分石一枚,即赶羊儿入坑。比赛到最后,往往请箭技高超、年龄较长、众所望归的神箭手出场盖靶子。这个最后三箭是整个赛场上最为精彩的场景,是箭赛的压轴戏。最后,依上下午每轮的总成绩判定全局胜负。

拓展阅读

历史故事——齐宣王射箭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疆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老子曰:“自见者不明,自显者不彰。”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九石。岂不悲哉!

(选自《吕氏春秋·壅塞》)

战国时期,各国割据中原疆土,互相争夺城池领地,射箭作为战争中的重要技能被各国广泛的推崇,射箭技艺成为了男性威武勇猛的象征。齐国国王骁勇善战,曾带领齐国军队攻打燕国,几乎灭亡了燕国。他非常喜爱射箭,最喜身边人夸赞他拉强弓力气大,经常与身边的臣子共同切磋拉弓技艺。据史书记载,他的力气只有不过“三石”(古时的“一石”约为现代的120斤左右),可是他的大臣为了阿谀奉承,在与他比试时,装作十分费力却拉不开弓箭,都纷纷说:“这张弓需要有九石(约为现代1000多斤)的力气才能拉开,除了大王外,谁还能拉开这张弓呢?”齐宣王直到去世,都认为自己有着上千斤的神力,不免让人觉得悲凉,他的故事简直就是中国版“皇帝的新衣”啊。

齐宣王射箭的故事,常被后世用来警示人生,做人、做事都需要脚踏实地,明了自身的缺点和长处,如果好大喜功,徒有虚名,反落得被人所欺。


[1] 崔乐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年,158页。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