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方初善
所属图书:《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 出版日期:2015-09-01文章字数:3410字

方初善

一、热爱音乐,立志歌唱

方初善

1933年4月,方初善出生在朝鲜咸镜北道金策市的一户朝鲜族家庭。在她很小的时候,为躲避战乱,父亲带着一家人逃到了我国吉林省汪清县的柳树河村。

方初善的父亲早年曾留学日本,对音乐有所研究。受父亲影响,方初善非常热爱音乐艺术,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积极参加文艺活动,唱歌、跳舞、表演样样在行。那时,每当过节,当地的朝鲜族人民就会换上美丽的传统民族服饰,欢聚在一起纵情歌舞,年幼的方初善也不例外。她随着音乐或翩翩起舞,或放声歌唱,虽然年纪很小,但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最耀眼的一个。

小学五年级时,方初善参加了当地的歌咏比赛,并且获了奖。第一次参加比赛就取得好成绩,让她信心倍增。从此,方初善对歌唱艺术的兴趣日益浓厚,跟着父亲学唱了许多国内外著名歌曲。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吉东军分区文工团来到柳树河村,举办了军民同乐晚会。在晚会上,方初善演唱了几首朝鲜族民歌,以及意大利作曲家托塞利的《悲叹小夜曲》和爱尔兰民谣《伦敦小调》,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文工团的领导和演员看到眼前这个农村小姑娘不仅能唱民歌,还把外国歌曲演唱得优美动听,就连肢体语言也十分到位,都非常惊讶。于是,在众人的推荐下,年仅14岁的方初善成了吉东军分区文工团的一名演员。在文工团,她的艺术才华得到充分施展,无论是唱歌、跳舞还是表演话剧,都是演出的主角。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文工团随部队参加了攻打长春的战斗。为鼓舞大家的士气,方初善和战友们一边打仗,一边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一个多月后,长春在嘹亮的歌声中和平解放。从那时起,方初善便体会到了歌声给人带来的巨大鼓舞力量,此后,她更加努力,决心在歌唱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新中国成立后,方初善转至延边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在此期间,她刻苦钻研声乐艺术,积极跟随民间艺人学习各民族歌曲,还跟着音乐唱片模仿外国歌曲,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1950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延边歌舞团受邀前往北京,与全国各少数民族歌舞团一起参加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的文艺晚会。在晚会上,方初善演唱了朝鲜族歌曲《纺织谣》,受到一致好评。

1955年,方初善参加了东北三省文艺会演。在文艺会演举办的比赛中,她载歌载舞,声乐、舞蹈双双荣获一等奖。会演结束后,方初善的名声逐渐变得响亮起来,她的名字连同悦耳的歌声,飞进了千家万户。

二、在歌唱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1956年4月,方初善代表延边歌舞团参加了中央代表团远赴西藏的慰问演出,在拉萨、日喀则等地留下了动人的歌声。在演出中,她演唱了国内外许多著名歌曲,并首唱朝鲜族民歌《闺女之歌》。每到一地,台下的藏族同胞听了她的歌声,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舞动起来。由于西藏的海拔过高,方初善一度产生强烈的高原反应,常常唱着唱着就喘不过气来。即便如此,她依然坚持到了最后。

当年8月,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在北京拉开帷幕,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的30个代表团前来参加,演出和观摩人次达3500多人。在音乐周上,方初善载歌载舞地演唱了《闺女之歌》,引起了音乐界专家和多家媒体的注意。《人民日报》的记者称赞她唱的这首歌是“声音好、跳得好、表演好、台风好、形象好,五个好”。后来,音乐周的负责人专门组织了来自各地的几十位声乐演员,跟着方初善学唱《闺女之歌》,还学跳了她在演唱时表演的舞蹈。

方初善(左一)与外国艺术家在联欢节上

1957年7月,方初善随我国代表团赴苏联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这次联欢节规模空前,有131个国家的34000多名青年和学生参加。在随后举办的声乐比赛中,方初善再次唱响《闺女之歌》,一举荣获银质奖。

1958年,方初善被吸收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同年3月,她随中央代表团赴广西南宁,参加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庆祝演出。

1959年11月,中共中央在杭州召开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方初善和其他3位演员代表延边歌舞团前去参加了文艺演出。毛泽东主席听了她的歌声拍手叫好,还让她加唱了一首歌。演出结束后,毛主席上台和方初善握手交谈。时至今日,每当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方初善心中都洋溢着喜悦之情。

同年,方初善来到北京,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干部研修班进修。其间,她师从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系统学习声乐理论和技巧,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歌唱家。

1962年9月,方初善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干部研修班毕业。随后,中国音协举办了她的个人独唱音乐会,受到广泛好评。

同年,方初善参加了在北京饭店举行的一场晚会。在晚会上,周恩来总理发现方初善不仅歌唱得好,舞蹈跳得也很出色,于是就推荐她去东方歌舞团当演员。不过,方初善一心想帮助家乡培养音乐人才,没过多久就回到了延边歌舞团。

回到延边歌舞团后,方初善多次随团赴各地参加慰问演出。有一次,她一天连演五六场,唱了近50首歌。还有一次,她发着39度的高烧,依然参加演出,一口气唱了10首歌。歌舞团的其他演员都为方初善执着的精神而深深感动。

三、让歌声传遍世界

1975年,方初善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任独唱演员和声乐教员。此后,她一面唱歌,一面教学,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歌手。

1979~1980年,方初善在丈夫王凯平的陪伴下,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举行了30多场音乐会,广受赞誉。此后,两人开始在国内外进行巡演。

1985年,方初善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独唱音乐会。第二年,她应加拿大报社邀请,赴加举行了3场独唱音乐会。有一位观众听了她的演唱后,特意为她刻了一块“歌咏言其声永生”的木刻。

“方初善独唱音乐会”节目单

1988年,方初善和王凯平到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国进行演出。1993年,在毛主席100周年诞辰之际,她前往湖南韶山,为当地人民演唱了由朝鲜族作曲家金凤浩创作的《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和《红太阳照边疆》两首歌曲,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1994年5月,方初善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礼堂举办了独唱音乐会。第二年,她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音乐会,并由中央电视台录制成专题节目进行播放。

1996年起,方初善先后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并积极参加各类大型义演。同年,受日本青少年文化艺术中心邀请,她和王凯平在日本的东京、横滨、九州等地演出了11场。

2003年,方初善和王凯平在加拿大多伦多市政音乐厅举行了第80场音乐会。至此,两人的音乐巡演之旅完美收官。

在几十年的歌唱生涯中,方初善演唱了许多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中外歌曲,并发行了《闺女之歌》《欢乐的婚礼》等9张个人专辑。

其中,她演唱的朝鲜族歌曲有《闺女之歌》《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红太阳照边疆》《摘苹果的姑娘》《故乡的金达莱》等;此外,她还改编了《鸟打铃联曲》和《阿里郎》。在演唱这些歌曲时,她经常随着每一个节拍加入朝鲜族舞蹈动作,令表演热情奔放、妙趣横生。

方初善演唱的其他少数民族歌曲,还有新疆民歌《送我一枝玫瑰花》、塔吉克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陕北民歌《阿里山的姑娘》等。此外,她还演唱了具有云南民歌风格的《岩口滴水》和冼星海创作的《黄河怨》。无论演唱何种类型的曲目,她都能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声音淳厚优美。

方初善还曾演唱过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当晴朗的一天》、古诺歌剧《浮士德》中的咏叹调《珠宝之歌》以及德国歌曲《妈妈,我有个愿望》、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意大利民歌《美丽的西班牙女郎》、日本歌曲《北国之春》等歌曲。在演唱时,她会根据作品的不同背景对歌曲进行细腻的处理。

2007年12月,在庆祝郭淑珍从艺从教60周年的音乐会上,方初善再度唱起了自己的成名曲《闺女之歌》。虽然已经75岁高龄,可她的唱功依旧不减当年,被大家誉为“金嗓子皇后”。

如今,方初善虽然已淡出舞台多年,但仍然继续关注着音乐艺术,为年轻歌唱演员指点迷津。

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