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贺耶尔·春英
所属图书:《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 出版日期:2015-09-01文章字数:3479字

贺耶尔·春英

一、为民族舞蹈不懈奋斗

贺耶尔·春英

1932年3月,贺耶尔·春英出生在新疆伊犁的一户锡伯族家庭。她的祖辈原来居住在伊犁锡伯营(今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是三牛录(正白旗)人,后来搬到了与锡伯营隔伊犁河相望的伊宁市。

锡伯族人能歌善舞,每当逢年过节,人们都会欢聚在一起,随着“东布尔”(锡伯族弹拨弦鸣乐器)悠扬的乐声翩翩起舞。小时候,贺耶尔·春英常常和大家一起跳舞,逐渐喜欢上了舞蹈艺术。

1945年,13岁的贺耶尔·春英来到伊犁俄罗斯中学学习,在5年的读书生涯中,她熟练地掌握了俄罗斯语,并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参加舞蹈比赛。1947~1949年,贺耶尔·春英连续3年参加了“伊犁地区锡伯族文艺比赛”,凭借锡伯族舞蹈《我们是锡伯人》以及俄罗斯舞蹈《马铃薯舞》《瓦利斯年》等,荣获4次一等奖。

1950年,贺耶尔·春英从伊犁俄罗斯中学毕业。第二年,她被选送到中央戏剧学院“舞蹈运动干部训练班”学习,成为新疆第一位研修舞蹈专业的学生。在那里,贺耶尔·春英跟着我国著名舞蹈家吴晓邦系统学习了舞蹈理论知识,并苦练基本功,学习各民族舞蹈,为日后的舞蹈表演生涯打下了基础。当时,学校还邀请俄罗斯舞蹈专家来校授课,贺耶尔·春英又学跳了许多俄罗斯舞。

1952年7月,贺耶尔·春英顺利毕业。随后,中央民族学院成立了民族文工团,她加入进去,随团长吴晓邦组建的西南工作队赴西南地区宣传、学习。其间,贺耶尔·春英先后到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为当地百姓表演了新疆和俄罗斯舞蹈,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此外,她还借机学习了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艺术,从中汲取了不少舞蹈养分。

1953年6月,贺耶尔·春英接到吴晓邦的通知,前往西北艺术学校,帮助维吾尔族著名舞蹈家康巴尔汗整理舞蹈教材。第二年1月,她和康巴尔汗共同整理出第一部维吾尔族舞蹈教材,为进一步发展维吾尔族舞蹈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54年2月,贺耶尔·春英回到北京。当时,北京舞蹈学校(今北京舞蹈学院)成立在即,由于缺少舞蹈教员,特地在东城区香饵胡同的一个四合院内开办了“教员训练班”。贺耶尔·春英得知后,前去参加了选拔考试,并顺利通过,开始接受苏联专家的系统舞蹈训练。9月6日,北京舞蹈学校正式成立,贺耶尔·春英成为新中国舞蹈教育的第一批教员。

这一年年底,贺耶尔·春英因出色的表现被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成为团里的舞蹈演员。此后,她先后担任民族歌舞团舞蹈队副队长、舞蹈编导等职,一直工作至20世纪90年代退休。

二、创作与演出各民族舞蹈

1955年10月,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贺耶尔·春英随中央民族歌舞团赴自治区举行了演出。其间,她除了表演舞蹈之外,还担任了报幕员,用汉语、维吾尔语和俄罗斯语报幕,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这是我国文艺舞台上第一次尝试用多种语言进行报幕,前来观看演出的领导以及苏联的艺术家们对此给予了高度赞赏。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书影

1956年,贺耶尔·春英随民族歌舞团到西藏举行了演出。第二年,她创作了哈萨克族的第一支男女集体舞《姑娘追》,并代表中央民族歌舞团参加了全国舞蹈会演,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随后,在新疆军区民族第五军文工团担任演员的克里木带着其他演员一起学习了《姑娘追》,并带回新疆演出,受到大家的热力追捧。

1958年,贺耶尔·春英参加了青年代表团,出访埃及、叙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回国后,她编导了维吾尔族小舞剧《懒汉》,公演后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还专门刊发了评论文章。

1959年,贺耶尔·春英随民族歌舞团到宁夏举行演出,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在演出中,她表演了独舞,并带领其他演员一起表演了小舞剧《懒汉》。后来,这一舞剧还在1992年的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上获奖。

1960年,贺耶尔·春英随民族歌舞团赴苏联等国访问演出。其间,她为苏联人民送上了精彩的演出,并学习了当地的舞蹈“小水桶”和“林中空地舞”。

回国后,国务院在中南海紫光阁举行了一次联欢舞会,贺耶尔·春英作为负责人,带领歌舞团舞蹈队的部分演员前去参加了舞会。在舞会上,周恩来总理和贺耶尔·春英亲切地交谈了近一个小时,向她了解了锡伯族的情况,并鼓励她在民族歌舞团继续努力。那天晚上,贺耶尔·春英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回家后久久不能入睡,她说:“这次幸福的会见,尤其是总理的亲切教诲,我将终生难以忘怀,它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时刻推动着我前进。”

过了几天,中央民族歌舞团在人民大会堂的小礼堂举行了汇报演出,贺耶尔·春英又一次见到了周总理,并在演出结束后和其他演员一起,与周总理及文化部的有关领导进行了座谈。

1961年,贺耶尔·春英回到家乡,深入生活寻找灵感。其间,她自编自演了哈萨克族独舞《纺织姑娘》,深受家乡人民的欢迎。回北京后,贺耶尔·春英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话剧《火焰山脚下》编排了舞蹈片段,还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歌剧《阿依古丽》创作了哈萨克族舞蹈。

1964年,贺耶尔·春英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排演了维吾尔族集体舞《手鼓舞》,并负责第六场“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后台工作。第二年,她随民族歌舞团前去新疆,举行了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10周年的演出活动。

三、让锡伯族艺术走向国际舞台

20世纪70年代初,贺耶尔·春英来到唐山部队接受再教育。其间,她创作了舞蹈《葡萄熟了的时候》,并与人合作编排了朝鲜族舞蹈《打谷场上喜丰收》。

1974年,贺耶尔·春英回到新疆,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成立20周年的庆祝活动编排了集体舞《选种新歌》和《各族人民欢庆》。此外,她还整理出10套锡伯族舞蹈组合,教给了当地文工团的舞蹈演员。20世纪80年代初,她又整理出了另外12套锡伯族舞蹈组合。

1982年,贺耶尔·春英年又回到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帮文工团的演员编排了一台晚会。同年,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对她为新疆各民族舞蹈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贺耶尔·春英为排演东布尔弹唱节目查阅资料

1985年,贺耶尔·春英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章。1987年,她又获得中央民族歌舞团为她颁发的荣誉证书。

1988年,贺耶尔·春英参加了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年会,并宣读论文《锡伯族舞蹈的继承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贺耶尔·春英从中央民族歌舞团退休。1991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词典》,贺耶尔·春英是词典的撰稿人之一。

2000年,贺耶尔·春英受邀去大连艺术学校教课,为学生编排了哈萨克族独舞《雪莲颂》、俄罗斯舞蹈《欢跳》等。

几十年来,贺耶尔·春英在舞蹈表演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作、表演了许多锡伯族舞蹈,除上文提到的之外,还包括《送烟袋》《猎人的欢乐》《新婚喜悦》《婚礼》《镯铃舞》《扇舞》《手绢舞》《吉祥的铃声》《欢庆歌舞》等。其中,《送烟袋》是她的处女作,也是锡伯族的第一个舞台舞蹈作品。

此外,贺耶尔·春英还曾向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一位老萨满学习萨满舞蹈,并结合现代舞蹈元素创作了锡伯族萨满舞和伊木琴鼓舞。

同时,贺耶尔·春英也善于创作、表演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如维吾尔族舞蹈《揭面纱》《欢乐的麦西来甫》、木偶小歌舞《唱支歌儿上北京》,塔吉克族舞蹈《帕米尔雄鹰》,塔塔尔族舞蹈《蜂场情歌》等。其中,《欢乐的麦西来甫》被收入优秀电视片《民族团结赞歌》,《唱支歌儿上北京》曾荣获华北地区木偶歌舞会演优秀节目奖,其他许多舞蹈也曾在国家级、省级、地州级舞蹈比赛中获得过奖项。

除了从事舞蹈创作、表演和教学工作,贺耶尔·春英也因通晓汉语、锡伯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俄罗斯语,长期为文化部、文联、舞协、教科文组织学术讨论会担任翻译工作。

2014年7月,针对锡伯族还没有纯粹的东布尔弹唱节目的情况,已经82岁高龄的贺耶尔·春英准备组建一个东布尔乐队,排演东布尔弹唱节目。在接受采访时,她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只是想把我身上最大的财富、我的艺术成就留给锡伯族群众。有一天,锡伯族艺术能走向国际舞台,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喜爱,就是我最大的满足。”

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