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雷振邦
所属图书:《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 出版日期:2015-09-01文章字数:4961字

雷振邦

一、两改志愿,脱颖而出

雷振邦

1916年5月30日,雷振邦出生在北京蓝靛厂的一个满族家庭。由于家庭条件比较优裕,小时候的雷振邦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和艺术熏陶。他很小就接触到了京戏,七八岁时便能哼唱京剧小段,还能用胡琴拉京戏以及一些歌曲。同时,他还对绘画深有兴趣,也积累了一些基础。

1928年9月,雷振邦来到沈阳奉天公立学校读小学,后又进入南满中学。在音乐老师的辅导下,雷振邦学会了吹口琴,加入了学校口琴队,并成为队里的指挥。他经常把一些歌曲改编成口琴合奏,并指挥演出。

1939年,年轻的雷振邦踌躇满志地奔赴日本留学。谁知就在求学途中,他两次修正了自己的人生航向,学习了作曲。

那时,虽说音乐方面有了一些素养,但雷振邦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而且凭他的才气和功底,中国必定会多一位杰出画家。但在日本投考美术学校的途中,他却考入了东京的日本高等音乐学校。进校以后,雷振邦学的是大提琴,可偏巧同专业有一位年龄最小但琴技很高的男孩,雷振邦感到自己不如那个男孩,在大提琴方面不一定会脱颖而出,于是改弦更张,进了作曲科。

在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系预科,不到半年的时间,雷振邦便完成了预科专业。校长允许他跳级,转年他便成为作曲系的本科学生。

1942年9月,雷振邦以作曲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日本高等音乐学校作曲科提前毕业,回到了祖国。

回国之后,雷振邦先后在北平女子中学和惠中女子中学担任音乐教员,还曾在一些大学里任教。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他在课余组织起一个50多人的业余交响乐团,自任指挥和作曲。其间,雷振邦曾把中国古曲《悲歌》改编成管弦乐曲,供业余交响乐团演出,这是公开演出的雷振邦的第一部作品。

在日本学习期间,雷振邦学的都是西洋音乐的创作理论和方法,但此时,他并没有一味地模仿和照搬西方模式,而是立足于民族文化去摸索和开拓创作道路,以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尽管这是一条前途未卜、充满艰辛的路,但雷振邦还是勇敢、坚定地探索前行。这种勇气和意志,正是他后来成为伟大的民族作曲家的精神源泉。

二、作品众多,经久不衰

1949年6月,雷振邦进入中国电影乐团(1953年起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从此踏入电影音乐领域。1955年5月,他又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

雷振邦在创作

这段时期,正是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期,新生活、新风貌给作曲家带来了如火山喷发般的创作激情。雷振邦先后为《七一节在北平》《新中国诞生》《抗美援朝》等17部纪录片,《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33部故事片作曲,创作了百余首电影歌曲。

这里,不妨对雷振邦1949年以后的电影音乐作品列一个表。

纪录片——1949:《七一节在北平》《四野南下记》《新中国诞生》《军旗》《北平学生》;1950:《烟花儿女翻身记》《大西南凯歌》《胜利之路》《普天同庆》;1951:《部队生产》《朝鲜人民的胜利》《群英大会》《抗美援朝第一辑》;1952:《抗战的越南》《成渝铁路》《和平万岁》;1955:《深山探宝》。

故事片——1955:《董存瑞》;1956:《马兰花开》《国庆十点钟》;1957:《芦笙恋歌》;1958:《花好月圆》《水库上的歌声》《徐秋影案件》《女社长》;1959:《锡城的故事》《笑逐颜开》《五朵金花》《金玉姬》;1960:《鸿雁》《刘三姐》;1961:《达吉和她的父亲》《万木春》;1963:《冰山上的来客》《两家人》;1965:《景颇姑娘》;1966:《战洪图》;1973:《战洪图》(重拍);1974:《平原游击队》《钢铁巨人》;1977:《暗礁》;1979:《吉鸿昌》《小字辈》;1980:《幽谷恋歌》;1981:《明天回答你》;1982:《精变》《赤橙黄绿青蓝紫》;1985:《爱珠》(与雷蕾合作)、《东方大魔王》(与雷蕾合作)

此外,还有众所周知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与雷蕾合作)的音乐。

1968年,雷振邦夫妇被发配到吉林东丰县“劳动改造”。“文革”的浩劫,使雷振邦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也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其间有六七年没有作品。“文革”期间,尽管也有作品,但很少给人们留下印象。

“文革”结束后,雷振邦获得了新的创作丰收,《吉鸿昌》和《小字辈》的电影音乐是其代表。

雷振邦的电影音乐获得了许多荣誉,1960年,《五朵金花》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二届亚非国际电影节上获优秀影片奖;1960年,《刘三姐》获全国第二届“百花奖”最佳音乐奖;1964年,《冰山上的来客》获长影第一届“小百花”最佳音乐奖;1980年,《吉鸿昌》和《小字辈》均获长影第二届“小百花”最佳音乐奖。

更为关键的是,雷振邦的创作留给世人一大批优秀的影视歌曲,这些歌曲曾经风靡全国、广为传唱,而且时至今日仍然深受人们的喜爱、耳熟能详,诸如《高原之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冰山上的雪莲》《怀念战友》(均为《冰山上的来客》)、《只有山歌敬亲人》《世上哪见树缠藤》(均为《刘三姐》)、《恨不抗日死》(《吉鸿昌》)、《生活多美好》(《小字辈》)、《蝴蝶泉边》(《五朵金花》)、《重整山河待后生》(《四世同堂》)。

雷振邦的电影歌曲,早在1959年就有出版,那是在电影《五朵金花》上映的当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就推出了《电影(五朵金花)歌曲集》。1963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又出版了《影片(刘三姐)歌曲集》。此后,还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雷振邦电影歌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雷振邦创作电影歌曲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等出版。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电影歌曲选》书影

1997年9月20日,雷振邦在北京去世,享年81岁。

2009年12月27日,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了“感动中国:乔羽—雷振邦作品新年音乐会”。音乐会上半场,李谷一、姜嘉锵等演唱了雷振邦的经典作品。

三、民族风格,感人至深

雷振邦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地域风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艺术成就的取得,与他数十年来坚持深入民族地区,广泛搜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并使其融合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是分不开的。

从1955年到1980年,雷振邦创作的40余部影片音乐作品,涉及白族(《五朵金花》)、壮族(《刘三姐》)、景颇族(《景颇姑娘》)、彝族(《达吉和她的父亲》)、拉祜族(《芦笙恋歌》)、塔吉克族(《冰山上的来客》)、朝鲜族(《鸿雁》和《金玉姬》)等少数民族的风格。

雷振邦的电影音乐作品大都形象鲜明,优美抒情,具有强烈的民族地方色彩和地域风情。这些作品,聆听的时候,总会把人们带到相应的民族地方:一曲《蝴蝶泉边》,让人想起苍山下洱海畔山茶花般的五位白族少女;《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让人想起了冰山上雪莲般的古兰丹姆,听到了塔吉克族优美的心声;《刘三姐》中,漓江水和阳朔峰伴着三姐清亮婉转的壮族山歌;《达吉和她的父亲》里大凉山粗犷的山风中,唱响着彝族姑娘达吉的歌;还有《芦笙恋歌》中的拉祜族歌曲,《景颇姑娘》中的景颇族歌曲,《鸿雁》和《金玉姬》中的朝鲜族歌曲……

这些由20世纪50~60年代唱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歌曲,直到今天仍萦绕在人们的心里,久唱不衰。雷振邦的音乐艺术之树因扎根于各民族人民生活的土壤里而蓬勃茁壮,所结的硕果凝聚了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雷振邦最为著名的电影音乐作品,当然要属《冰山上的来客》和《刘三姐》。

《冰山上的来客》电影海报

《刘三姐》电影海报

《刘三姐》是新中国第一部音乐风光艺术片,它的音乐荣获1960年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并在国外上映过,还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它以如情似梦的漓江为背景,配上娓娓动听的民歌,使古老传说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影片浓郁的喜剧色彩和乡土气息,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热烈称赞。词作家乔羽精心创作的富有诗情画意、深刻哲理的歌词,雷振邦利用广西特有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音乐,使其中的许多歌曲至今唱起来还是那么精彩动人。

《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雷振邦的代表作。这首曲子以一首塔吉克族的舞曲为素材,适当放慢了速度,并根据歌词句式的需要而改编创作。这首抒情歌曲唱的是边防战士的爱情生活,旋律婉转动听。曲中歌词的重复,不仅加强了语气,而且使感情的抒发更为深切,是一首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一首歌。而那首《怀念战友》,人们任何时候听到都会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评论说,如果雷振邦没有对战友浓厚的感情和那种撕心裂肺的经历,是不可能写出这样直逼心灵的作品的。

四、“重整河山待后生”

众所周知,雷振邦的女儿雷蕾也是杰出的作曲家,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音乐就是他们父女合作的结晶。雷蕾对《四世同堂》音乐创作和演唱的回忆,可以让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雷振邦及其他老艺术家对优秀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

雷振邦与女儿雷蕾

1982年时,雷振邦一家都在长春。那年,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在长春演出,雷振邦因身体欠佳而未能亲莅,便让女儿雷蕾带着录音机去现场将骆玉笙的演唱全部录下来给他听。听到骆玉笙的演唱后,雷振邦非常激动,反复听了很多遍,赞叹道:“骆老先生虽已年逾七旬,音色依然还是如此苍润、浑厚、开阔,尤其是骆先生在高音区的表现力度还是如此之强!”这次并未谋面的“接触”,成为成就《四世同堂》主题歌的前缘。

1984年,《四世同堂》正在紧张地拍摄、制作当中。总导演林汝为请雷振邦担任《四世同堂》的音乐总策划,负责电视剧所有音乐的创作。于是,雷振邦便指导中央歌剧舞剧院的温中甲和刚刚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的女儿雷蕾一起创作《四世同堂》的音乐。他提出,《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之一,最好选择最具老北京韵味的曲调,而京韵大鼓的韵律是最接近这一表现形式的。于是他们决定汲取京韵大鼓中的韵律精华作为主题曲的基本曲调。

确定创作思路后,雷蕾很快便完成了主题歌的初稿,并得到了剧组创作人员的首肯。但由谁来演唱呢?经过反复考虑,他们还是决定请一位造诣深厚的京韵大鼓演员来演唱这首主题歌。这时,雷振邦想起骆玉笙此前在长春演出的录音,表示一定要请骆玉笙演唱这首歌。然而,《重整河山待后生》虽然是汲取京韵大鼓的精华而创作的,但作为电视剧主题歌毕竟还是带有流行音乐的元素,骆玉笙作为年逾古稀、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会不会演唱呢?于是,雷振邦口述,女婿易茗执笔,给骆玉笙写了一封长达千字的信,派雷蕾代自己专程来到天津敦请骆玉笙。

在天津市曲艺团,骆玉笙认真地看完雷振邦的信和《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曲谱后,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演唱。录音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录音棚进行,经过短暂的磨合,骆玉笙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从头至尾一气呵成。乐曲结束后,整个录音棚静寂无声,几十秒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随着《四世同堂》的播放,骆玉笙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老先生的出色演绎使更多的人领略了京韵大鼓的艺术魅力。雷蕾说:“骆玉笙先生对这首歌曲进行的二度创作不仅完全体现了我当时的创作意图,而且超越了我最初的创作高度,所以这首歌才会如此成功。”后来,骆玉笙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被评选为“建国40周年最令人难忘的歌曲”一等奖,永载史册。

雷蕾与父亲一样走上了音乐创作的道路,并且继承了父亲的敬业精神和艺术追求。2015年年底,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六场。担任歌剧作曲的正是雷蕾,她表示,“传承经典,创作难度比原创歌剧更大”。然而,演出中,每当耳熟能详的歌曲响起,往往出现台上台下千人大合唱的场面,表明了人们对电影、歌剧这两部有着继承性的作品的热爱与肯定。

共和国少数民族艺术家传